卫长官顿时明白,为何几乎没人能与这个老顽固共事愉快。此人直来直去,丝毫不讲情面、不顾场面,难怪人人避之不及——这叫人如何接话、如何表态?
他轻咳一声,打破僵局:“stillwell将军的意思是整编五个新军,打乱现有编制、重新整合,由他认可的几位将军统率。而上峰则倾向于效仿当年‘德械师’的整编模式,整练出五个战斗力较强的精锐师,其余部队暂维持原状。”
他稍作停顿,看向林译,“昨日我们已与另外两位师长谈过,今天主要是想听听你的看法。你觉得,哪种方案更合适?”
林译几乎不需思考就清楚,其他几位指挥官绝不会同意。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若真要扩编成一个军,只怕还要费尽心思摸清各部军官的底细,整合难度极大。
他立刻回答道:“我认为,还是保留师级单位更为稳妥。既然要反攻,就应把握时机,立即行动。整编所需的时间,足以让日寇恢复元气。就目前情势看,并无整编的必要。我军一个整编师的兵力与鬼子一个师团相当,战力也不逊色。以三个整编师牵制对方三个师团,只需一支部队固守暹罗防线,其余兵力完全有能力将他们一举歼灭。”
卫司令听完林译的发言,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起来,心中泛起几分疑惑。其他人不愿急于表态,他自然能够理解。stillwell有意推举的这几人,个个都颇有些棱角与来历。
熊师长原是二百师的副师长,业务熟稔,更有指挥机械化兵团的经验,确是一时之选;邱师长出身名校,曾在普鲁士留过洋,指挥能力有目共睹;王师长曾赴东瀛留学,也曾在滇省军校任教官,理论实战皆不缺;孙师长更不必多说,作风独树一帜;而林译,则是众望所归、袍泽信重之人。
人选本身并无问题。真正关键的,是他们身后那张错综复杂的派系之网:熊师长必然唯杜长官马首是瞻;邱师长亦然;王师长隶属宋司令一系;孙师长向来特立独行、不偏不倚;而林译,不少人都知他已表态加入“土木系”。
如今新晋军官多半毕业于滇省军官教导团,虽对外号称“赴印受训”、名头响亮,说到底仍不过是战事紧逼下的速成班。一旦大规模扩编,这批学员被分派至各部队,不就明晃晃地插上了“土木系”的旗?
其他人犹豫推拒,或许各有缘由。 可林译……他为何也不同意?卫司令抬起眼,目光落向林译,眼神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度。
偏偏他的建议,stillwell还真听了进去。必须承认,尽快发起反攻确是一步妙棋。放任日寇从容休整、补充兵力绝非良策。以快打快,顺势将约翰牛也拖入战局,无疑是一着高招。
卫司令低头沉吟,指挥部里只剩下铅笔划过地图的沙沙声和远处隐约的电报信号。半晌,他抬起头,望向林译开口道:“让我再想一想……今晚,你我共进晚餐如何?”
“荣幸之至。”林译礼貌地微微躬身,语气郑重。他随即走向地图前,用铅笔利落地标出四个凌厉的箭头。
“您正好需要一些时间斟酌,”他转身说道,笔尖轻轻点在方才划出的进攻方向上,“这场战斗是否能顺利结束,也许就在这个选择上。请您慎重考虑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