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整编风波(2 / 2)

精良装备的诱惑,大到几乎没人能抵御。这样的结局,仿佛早在物资启运的那一刻,就已注定。林译心里比谁都清楚:这般争抢,根本就是在自挖根基的蠢事!

远征军反攻之际,本是两翼协同之势:一翼为作战军团,以从天竺返回的部队为核心;另一翼则是宋司令麾下的防御军,虞师便在其中。当初正是因两翼都分到了充足物资、得了实惠,才最终换来反攻的成果。

若说当年是迫于无奈,如今的情况已全然不同:滇缅路畅通无阻,物资供应也有保障,部队本有能力发起反攻,只需将物资合理分配即可。

可如今,林译他们原有的计划落了空,物资依旧要被各部队争抢瓜分、不断摊薄。照此下去,部队只会重蹈往日的覆辙。

驻军像嗷嗷待哺的孩子般守着驻地等物资分配。大批兵力屯在滇省只顾勾心斗角却不见行动,反倒把当地百姓折腾得苦不堪言。

结果便是一年多毫无战事,重兵空守边疆,内地会战却打得异常艰难。即便最后领到了物资,会战最终失利、反攻迟迟未动,局势却在变化。

明年这个时候,大局已定,反不反攻已经无关痛痒。花旗方面彻底不再重视缅北局势。对华夏也开始愈发的轻视,到头来吃亏的终究是果脯。

林译绝不愿再重蹈覆辙。纵使自己力量微薄,也断不能坐视不管。他比谁都清楚,眼前物资的分配,关乎着反攻局势,关乎着会战得失,更关乎着华夏利益。

此时,日寇在太平洋战场上吃了瘪,其海军及航空兵遭到沉重打击。东瀛陆军大本营从全局出发,不允许派遣军进行任何进攻作战,因此这段时间战线稍显平静。而我军同样在休整和改编之中。

然而和平终究只是短暂的喘息。不久之后,日寇必将再度进犯。面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我们必须做出改变,绝不容许曾经的悲剧重演。

对此,林译有两种方案:其一,这些淘汰下来的装备虽被视作“破烂”,但运回国内战场却仍能发挥关键作用。可以将全部物资调拨至第六与第九战区,优先解决他们“有无装备”的实际困难,助力其应对接下来的恶战。

与其将宝贵的武器分配给那些在滇省休整却无所作为的部队,不如将它们送往真正需要、真正能打仗的地方。

其二,便是将这批装备分配予新近抵达的四个军,令其即刻投入反攻作战。既然拿到了武器,就当立即行动。

与其坐等小鬼子完成整编、深挖战壕、巩固工事,届时不得不硬啃铜墙铁壁。不如趁其眼下仅有三个师团不足五万人之际,果断发起猛攻。能啃下多少阵地,便啃多少!

至少此举可向花旗方面明确传递一个信号:远征军绝非坐享其成,而是切实以战果回报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