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方面对此态度更为积极,承诺将立即补足所有未到位的武器,并保证配备足够的炮兵装备,但提出了一项明确的要求:接收部队必须保持满编状态。
这一点恰是外方极为不满之处。早在整编工作启动之初,他们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普遍存在的“吃空饷”现象。
许多负责点验的花旗军官在清点人数时,甚至气愤地摔了花名册。在他们看来,这无疑是一种赤裸裸的欺骗。当事实彻底暴露时,他们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眼前所见。
按正式编制,一个远征军步兵团的人数应超过三千人。然而实际核查下来,人数竟不足编制的七成。一个师实际只有七千多人,一个军也仅有两万余人,而这还只是普遍情况,实际状况可能更加严峻。
因此,stillwell将军费尽周折,最终才勉强编成两个符合标准的整编师。对方明确表示,武器支援可以继续,但前提是部队必须达到满编。否则,他们无法确保这批装备最终流向何处。
此外,装备体系的混杂与口径制式的五花八门,也在实战中暴露出严重弊端。这一点,自辞公接手后,迅速成为重点整顿内容。经其多方交涉与协调,部队的武器配置总算初步实现了制式统一,达到基本可用的水平。
然而,随着新22师被纳入整编计划,按新方案该师将大规模换装美械。与此同时,此前已完成整编的两个美械师,又淘汰下数量庞大的旧式装备。
如何处置这批淘汰下来的“鸡肋”装备,让stillwell将军颇感头疼。这位自诩为“华夏通”的将军,已在国内待了数十载,自认深谙政府运作之道,更熟知党国方方面面的规矩。
但他终究还是小看了这批被视作“垃圾”的淘汰装备。数量庞大的轻重武器,其实早有人争相索要。三零三口径的布伦轻机枪,美械师看不上?咱们偏要!约翰牛的6磅炮,美械师嫌打坦克乏力、打步兵多余?咱们部队里,连这样的家伙什还没有呢!
更何况,新一批武器装备已近在眼前,这更让大家心里有了底。单是那80辆坦克,就足够让人眼红;更别提传闻中还跟着卡车、拖拉机,甚至连骡马都有。所有人都在盼着,这批物资用不了多久就能送抵。
就在这时,一份电报突然送达:为配合反攻计划、加快装备接收进度,山城方面提议抽调四个军赶赴前线接应。
这四个军个个根基深厚、背景不凡,其真实目的不言而喻。显然都是冲着这批装备而来。一场新的派系角力,看来已在所难免。
尽管stillwell将军一再明确表示,后续物资已在航运途中、即将抵达,却无人有耐心等待。各方势力早已闻风而动,暗中角力,只为在这场利益争夺中多分一杯羹。
原本还盘算着把武器送抵滇省驻防部队的林译,突然接到了同学钟志峰的电话。电话里,钟志峰语气明确地叮嘱他:用m1919重机枪替换下来的布伦轻机枪,绝不能轻易调动;还有所有的6磅炮,也必须全部留存。这些装备早有人盯上了,稍有异动,定会招惹麻烦。
直到此刻,林译才猛然醒悟:时光或许流转,局势或许变迁,人心却难有分毫改变。一个人骨子里的性子,终究不会因时势而扭转。
国内混战数十载,多数杂牌军的思维仍困在旧时代的窠臼里:有枪便是草头王,唯有手握部队、攥紧装备,才能在乱世中争得话语权、站稳脚跟。山城调来的这四个军,哪里是来接应作战的?分明是冲着这批物资来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