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狼烟骤起(二十八)(2 / 2)

京营所谓的“精锐”,在初临战阵时何等不堪?勋贵子弟的惊慌失措犹在眼前。

密云守军的装备低劣,面对重甲时的无力感令人心酸。

但他们都撑下来了。

在最黑暗的时刻,在石将军的带领下,他们用血肉之躯,硬生生顶住了数倍于己的敌军数日狂攻。

他们在血与火中完成了蜕变,从混乱、恐惧到麻木、决绝,最终升华成一种超越生死的意志。

他们,配得上“军人”这沉重的二字。

沉重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山巅的沉寂。

张维城在数名亲兵的护卫下,策马疾驰而来。

他一身崭新的山文甲胄溅满了血污与泥泞,脸上沾着灰,眼眶通红,眼神里交织着完成任务后的亢奋、目睹惨烈牺牲后的巨大悲痛,以及初次经历战争终极残酷所带来的深深震撼。

看到陈恪的背影,他几乎是滚鞍下马,踉跄着冲到陈恪面前,“噗通”一声单膝跪地,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和嘶哑:

“督师!末将……末将幸不辱命!各处火油、硝石、引火之物已按督师密令,尽数布置妥当!皆在城中要道、粮仓、营房及……及鞑靼必宿之地!只待……” 他猛地吸了一口气,似乎想压下喉头的哽塞,但提起石镇岳,声音还是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只是……只是石将军他……他们……”

“张将军!”

陈恪猛地打断他,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楚。

他转过身,深邃的目光落在张维城年轻的、布满血丝的眼睛上。

他当然知道张维城想说什么。

石镇岳那浴血挺立的身影,那带着三百老卒决然转身的背影,早已深深烙印在他心底,成为一道无法磨灭的血色印记。

每一次回想,都仿佛有滚烫的烙铁烫在心尖。

他不愿再听一遍那描述,那只会让这痛楚更加锐利。

“石将军是英雄,真英雄!不必再言。”陈恪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金属的冷硬,斩断了张维城后面的话。

他伸出手,重重按在张维城的肩甲上,力量透过冰冷的金属传递过去,既是安慰,也是命令。

他抬头,目光如寒星般再次投向山下那座被敌人占据、沉浸在短暂胜利喧嚣中的死城。

城内隐约可见鞑靼士兵在翻找劫掠的身影,火光比之前更盛了些,那是他们在纵情享用“战利品”,准备“休整”。

一丝冰冷彻骨、却又带着毁灭快意的火焰,在陈恪眼底深处骤然燃起。

所有的悲痛、愤怒、无力感,在这一刻被凝练成最纯粹、最冰冷的杀意。

“张将军,”陈恪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如同冰层下流淌的寒流,每一个字都淬着剧毒,“鞑靼人今日打累了,也‘赢’了。他们需要休息,需要庆祝,需要……睡个好觉。”

他嘴角缓缓勾起一丝极其冷酷、近乎残忍的弧度,那笑容在摇曳的篝火光影下,显得格外惊心动魄。

“传令下去。”

“子时三刻,风起时……”

“给密云城里的‘客人们’,送上一份……永不醒来的‘好梦’!”

张维城猛地抬头,对上陈恪那双在黑暗中燃烧着复仇火焰的眼睛。

瞬间,他明白了这位年轻督师那庞大计划的后半部分,也明白了那些火油硝石最终的去向。

一股混杂着敬畏、战栗和同样被点燃的复仇之火的情绪涌遍全身。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所有复杂的情绪,眼中只剩下对命令的绝对服从和对即将到来的毁灭场景的决然。

“末将遵命!”张维城抱拳,声音斩钉截铁,再无半分犹豫。

他霍然起身,翻身上马,带着亲兵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下山峰,去传达那即将点燃地狱之火的命令。

山巅之上,再次只剩下陈恪一人一骑,和阴影中的护卫。

夜风呼啸,吹动他染血的战袍。

他伫立在悬崖边缘,如同一尊沉默的复仇雕像,冷冷地俯瞰着下方那座即将化为巨大火葬场的城池。

远处鞑靼营地的喧嚣模糊地传来,仿佛在为他们的胜利提前奏响的哀乐。

陈恪的目光穿透黑夜,仿佛已看到不久之后,那冲天的烈焰将如何撕裂黑暗,将那些沾满大明军民鲜血的侵略者,连同他们短暂的胜利与美梦,一同焚为灰烬。

“穿越者守则第三百二十八条:” 陈恪在心底无声地刻下冰冷的字句,“ 历史从不因个人意志而温柔转弯。纵使洞悉未来,手握火种,照亮黑暗、而阻挡深渊的代价,往往便是石将军们以血肉铺就的荆棘之路。他们化作史官笔下的墨点,却是文明存续于黑暗纪元中,那一盏盏用生命点燃的、无法磨灭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