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狼烟骤起(二十九)(1 / 2)

山顶的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呼啸着掠过陈恪挺立的身影。

他如同一尊凝固的石像,目光死死锁住山下那座被黑暗与零星火光分割的城池——密云,这座他用四千余将士血肉、用石镇岳三百老卒性命换来的“饵城”,此刻正被胜利的喧嚣和劫掠的狂欢所吞噬。

阿大如同最沉默的影子,伫立在陈恪身后半步的阴影里。

他高大的身躯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唯有那双在黑暗中依旧锐利的眼睛,始终追随着陈恪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位年轻的伯爷,此刻内心绝非表面那般平静如渊。

那份沉重的内疚,正吞噬着陈恪的心。

“望梅止渴”的谎言,苏州新军“明日即至”的许诺,是他亲手编织的希望,用以支撑守军濒临崩溃的意志。

是他利用了他们对援军的渴望,利用了他们对生存的本能期盼。

更深的愧疚,源于那个早已埋下的决定——弃城。

早在几天前,当他第一次审视密云城防,评估敌我实力悬殊的那一刻,“弃城”二字便如同冰冷的烙印,刻在了他的战略图景上。

他秘密派遣阿大和赵诚最信任的死士,在城中关键节点、粮仓、营房乃至鞑靼大军可能的宿营区域地下,悄然铺设了大量火油、硝石等引火之物。

这并非为了死守,而是为了在撤离后,给入城的鞑靼人送上一份致命的“厚礼”。

这个决定,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石镇岳也是弃城之后才知晓。

他不能动摇军心,更不能让将士们提前陷入绝望。

作为统帅,他必须冷酷地计算得失,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略利益。

石镇岳将军那悲壮的断后,那三百老卒的消亡,虽不在他最初的冷酷计划之内,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麻痹鞑靼、使其彻底放松警惕的关键一环。

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胜利”,让鞑靼大军毫无防备地涌入城内休整、狂欢,为即将到来的地狱盛宴铺好了最后的餐桌。

这份“巧合”,这份以他人生命为代价的“完美”,让陈恪感到了刺骨的寒意和巨大的负罪感。

他再冷酷,也终究是个人。

石将军那视死如归的眼神,那三百老卒齐声应诺的悲壮,如同烙印般刻在他心底。

他利用了他们的忠诚和牺牲,即便这牺牲并非他直接命令,却也因他的计划而不可避免。

“伯爷,”阿大低沉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张维城那边……”

陈恪猛地回神,眼中那丝不易察觉的波动瞬间被冰冷的决断取代。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声音如同淬了冰的刀锋:

“英国公想分润功劳,本伯给了。功劳分给他了,就看他儿子能不能接得住这最后、也是最烫手的一棒了。”他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阿大,让赵诚带着他的人,立刻去‘协助’张维城!务必确保子时三刻,火起!一旦火起,立刻擂鼓吹号,声势越大越好!我要让鞑靼以为,我大明主力夜袭反攻!”

“是!”阿大抱拳,正要转身。

“不必了,伯爷。”一个清冷的声音从侧后方的阴影中传来。赵诚如同鬼魅般悄然现身,对着陈恪躬身一礼,“卑职在此。张维城将军处,卑职已派人盯着。引火之物位置图,卑职也有一份。卑职这就亲自带人过去,确保万无一失。”

他顿了顿,补充道,“伯爷安危为重,卑职留了足够人手在附近警戒。”

陈恪看了赵诚一眼,微微颔首。这支由陆炳精挑细选、专为保护他而来的锦衣卫死士,确实如影随形,忠诚可靠。

“去吧。记住,火起之后,造势!要让鞑靼人乱上加乱!”陈恪沉声道。

“卑职明白!”赵诚不再多言,身影一晃,再次融入黑暗,带着几名同样无声无息的部下,朝着山下密云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山顶,只剩下陈恪与阿大,以及呼啸的寒风。

沉默再次笼罩。

山下鞑靼营地的喧嚣隐隐传来,更衬得此地的孤寂。

陈恪的目光再次投向那片黑暗,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靖海伯府温暖的灯火。

“阿大,”陈恪的声音忽然低沉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柔软,“夫人……可有信来?”

阿大沉默片刻,摇了摇头:“没有信。但……夫人让传话的人带了一句话。”

“什么话?”陈恪微微侧头。

“夫人说……等你回来,要你好看!”

陈恪微微一怔,随即,嘴角难以抑制地向上弯起一个极浅的弧度。

沉重如铁的心头,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小小的、温暖的石子,漾开一圈微不可查的涟漪。

他仿佛能看到常乐叉着腰,杏眼圆睁,故作凶狠却又难掩担忧的模样。

“呵……”一声极轻的笑溢出唇边,随即被寒风吹散。

这点滴的温情,在尸山血海的背景前,显得如此珍贵而脆弱,却也短暂地驱散了他心头的阴霾。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缓慢流逝。

子时三刻,如期而至!

山下,密云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