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仁政与善政,君王的慷慨是否正确?(2 / 2)

不少古人对这个观点颇为疑惑不解。

因为在华夏古代的传统观念中。

普遍认为慷慨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

难道君主就不需要了?

【想要给部下或者臣民给予巨大的赏赐,一定会牵扯到一个问题,钱从哪里来?】

【赏赐要么来源于国库积累,要么来源于对臣民的赋税。】

【君主想获得慷慨之名,那么他就很容易把自己的财力耗尽。】

【如果君主想要保持慷慨的名声,就必然要加重臣民的负担,横征暴敛会使得人民仇恨他。】

“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

历代不少皇帝在心中琢磨到。

老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

皇帝从这里掏一块,那里就会少一块。

作为一个君主,学会利用跟分配资源。

同样也是必备能力之一。

【由于他的慷慨提高了臣民满足的阈值,当他开始节省支出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说他吝啬。】

【君主的慷慨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换来的结果只是少数人受惠。】

【英明的君主从来不会介意“吝啬之名。】

【因为这是他能够长久统治国家的“恶德”之一。】

大清时空位面。

清宣宗看得眼前一亮:

“说得太对了,英明的君主都是不慷慨的。”

作为华夏古代皇帝之中着名的铁公鸡。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仔细计算出宫里的花费。

妃子的配件怎么用最省钱,月钱要怎么发放。

能多发几本书的时候,绝对不多发一两银子。

甚至在宴请立下战功的将领们的时候。

都能干出二十个人挤在总共只有五、六个菜的长桌子的事。

可以说是把抠门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故而。

此时视频中的这番观点,让他无比认同。

为他的抠门吝啬,提供了正当理由。

“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朕自然要省着点。”

【当臣民看到,由于节省支出的缘故,朝廷的收入充足,能够抵御外敌、能够建功立业且不加重人民负担。】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民将会越来越认为君主是慷慨的。】

【有人会说,凯撒曾经因为慷慨而获得统治权。】

【还有很多强人也因为不吝赏赐而登上君主的宝座。】

【马基雅维利的回答是:对于想要登上君主之位的人来说,慷慨能够带来同盟者,所以是有益的,可当你已经成为君主,那慷慨就是有害的。】

【他最后总结道:明智的人宁愿承受吝啬之名,因为他虽然带来丑名,但是不会引起憎恨。】

【在你实施慷慨的时候,你会失去实施它的能力。】

【你要么变得贫穷困顿,被人蔑视,要么为避免贫困而变得贪得无厌,惹人憎恨,让恶名与仇恨两者俱来。】

大唐时空位面。

李世民微微摇头。

对于此时视频中的这番论述,他并不是很认同。

因为他觉得有点太过绝对化了。

慷慨并没有错。

错的是无理由、无节制的慷慨。

国家需要节俭,要避免铺张浪费是没错,但不能过于吝啬。

为君者,该对部下进行奖励的时候。

必须要奖励,否则就会令部下寒心。

“因为各自国情不同,看这君主一论,需取其精华才是。”

看着上空,李二目光如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