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夹层之上(1 / 2)

我盯着那张泛黄的结构图,指尖沿着红线缓缓滑动,仿佛能触到图纸下隐藏的脉搏。

胡站在我身后,沉默得像一尊石像,可我知道,他手里的“时间银行”从来不会递来无意义的东西。

“x不在下面,他在上面看着你。”

这句话像一根钉子,死死钉进我的脑海。

父亲的手稿、钟摆的节奏、评估委员会的秘密会议……所有线索在我眼前重新排列组合。

我们一直以为“原点站”是藏档案的地方,是终点,是坟墓。

可如果它其实是开关呢?

而真正的中枢,并不在地底深处,而在所有人抬头看不见的高处?

我把图纸铺在投影桌上,启动卫星图层叠加。

陈解码师已经调出了最新遥感数据,光谱分析正在后台运行。

屏幕一闪,现代影像与七十年代的蓝图重合——主档案库正上方,那个被红线圈出的夹层,位置精确得近乎诡异。

“看这里。”胡突然开口,声音低沉,“水箱。”

我放大天台区域。

一个老旧的圆柱形水箱矗立在农机站主楼顶端,锈迹斑斑,毫不起眼。

但吴验证专家传来的航拍记录让我心头一震:过去五年,这座水箱从未进行过任何检修记录,甚至连例行巡查都没有。

可它的体积,远超整个建筑的日常用水需求。

“这不是储水用的。”我说,喉咙发紧,“是屏蔽舱。”

陈解码师立刻接入城市电磁监测网,三分钟后,她抬起头:“检测到持续低功率电磁场,频率稳定,带有加密脉冲调制特征。内部至少有两台服务器在运行,还有独立供电系统。”

我盯着屏幕上那座沉默的水箱,忽然笑了。

他们以为自己藏得很好,用废弃农机站做掩护,用地底档案库吸引注意力,再把真正的指挥中心藏在屋顶——一个所有人都会忽略的高度。

“视觉盲区。”我喃喃道,“他们不是在地下操控一切,而是在高处俯视全局。”

计划必须立刻启动。不能再等。

我拨通林情报密探的加密线路:“准备‘双影行动’,释放假情报——就说联盟将在明晨四点强攻地下夹层入口。要让他信。”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明白。我会以后勤人员身份泄露消息,确保传到李维汉耳中。”

挂断后,我对陈解码师点头。

她迅速调出热成像模拟程序,伪造了一段人员集结的影像:数十个红点在农机站西侧聚集,帐篷、车辆、电源热源一应俱全。

她甚至加入了无线电噪音模拟,让整段视频看起来像是从某支突击队的侦查设备中截获的。

“他们会信的。”她说,“尤其是当他们正等着我们犯错的时候。”

夜色渐深,风从窗外刮过,带着秋末的寒意。

我站在窗前,看着远处城市灯火如星,却知道有一双眼睛,正藏在那座伪装的水箱里,静静注视着这一切。

凌晨一点十七分,消息确认:李维汉下令,主力部队已调往地下库区,增设三道防线,红外警戒全开。

真正的突击开始了。

胡带领的退休技工队早已换上市政检修制服,携带绝缘梯具和滑索装备,悄然逼近变电塔区域。

这支队伍里有锅炉工、电工、管道工,平均年龄六十二岁,但每一个人都曾在这片城区摸爬滚打几十年。

他们是被时代遗忘的人,也是最懂得如何绕开监控盲区的人。

“高压线路检修窗口开启,持续四十三分钟。”对讲机里传来低语,“可以行动。”

我屏住呼吸,看着监控画面中,老电工们熟练地攀上变电塔,借助滑索横渡二十米空隙,稳稳落在水箱背面阴影处。

夜风呼啸,金属结构发出轻微嗡鸣,可他们的动作没有一丝迟疑。

水箱顶部有隐蔽检修口,每两小时开启一次散热。

我们计算了三次开启的时间规律,精确到秒。

第三次,就是现在。

老电工取出一把特制扳手,插入卡扣缝隙。

他年轻时参与过这个水箱的建造,还记得当年为了隐藏设备舱,在内层加装了手动解锁装置。

“咔。”

一声轻响,几乎被风吞没。

陈解码师立刻将微型摄像头送入通风管道。画面颤抖着传回——

圆形房间,墙面布满老式仪表盘,指针微微颤动。

中央,悬挂着一座青铜钟,表面刻满模糊纹路,钟摆正以极其规律的节奏左右摆动,发出低不可闻的“嘀、嗒”声。

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父亲的呼吸。

我死死盯着屏幕,手指攥得发白。

这就是“原点站”的核心。

不是数据库,不是服务器阵列,而是一座钟。

它的每一次摆动,都在校准某种看不见的秩序。

就在这时,陈解码师忽然轻声道:“林哥……钟面上……有字。”

我放大画面。

在青铜表面的裂痕之间,一行小字隐约可见:

“当钟声响起,谎言将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