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城市灯火闪烁,窗外的风带着一股凉意。
朱姐已经出去协调物资调配的事宜,而我坐在桌前,望着电脑屏幕上那条刚刚发出的微博:“有些事,我们不怕谈,只怕不敢面对。”
评论区已经开始沸腾。
“林哥这次真硬气!”
“卫议员终于坐不住了?”
“合同的事是真的吗?求实锤!”
“别被封号啊哥!挺住!”
我笑了笑,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几秒,最终没有回复任何一条评论。
舆论就像一锅滚水,你不知道哪一刻它会喷涌而出。
而我要做的,不是让它冷静下来,而是引导它流向该去的方向。
“致远。”蒋志愿者领袖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表,“配送组已经联系了七家本地企业,有三家表示愿意捐赠一批米面粮油和常用药品。但运输车辆有点紧张。”
“优先保障医疗物资。”我说,“特别是慢性病用药。”
她点头记录,忽然迟疑了一下,“有个事……冯叔那边说,卫议员可能已经在联系媒体公关团队,准备反扑。”
我冷笑了一声:“他早该来了。”
“你准备怎么应对?”她问。
“用事实说话。”我站起身,走向窗边,“他们可以控制一部分声音,但控制不了所有的眼睛。”
蒋姐没再说话,只是默默放下报表,转身离开。
我知道这场仗才刚刚开始。
但我更清楚,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高堂之上,而在街巷之间,在每一个普通人心里最朴素的是非判断中。
傍晚七点,我走进直播间,摄像头亮起的一刻,满屏的问候扑面而来。
“林哥今晚又送温暖去了吧?”
“听说互助站缺货了?”
“刚看到你在研讨会上的发言视频,太提气了!”
我笑着打招呼,一边调试设备,一边回应观众的问题。
直播的主题早就定好了——“社区互助的真实模样”。
我把今天的事件背景简单讲了一遍,并展示了“共联体”最新的应急调配流程图。
“我们不是要博同情。”我说,“我们要的是一个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机制。”
就在直播进行到一半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来电显示:卫议员秘书。
我没有犹豫,直接挂断。
几秒钟后,微信弹出一条消息:“林先生,议员希望私下谈谈,时间地点由您定。”
我盯着屏幕看了一会儿,然后截图发到了微博评论区。
“你们看,机会来了。”
随后,我在微博更新了一条动态:
【@林致远】
有些人想私底下谈,但我们做的事,是阳光下的事。
有些话,不怕公开说。
有些账,也该清清楚楚地算。
#公益不应成为利益工具#
微博一出,瞬间引爆评论区。
我关掉手机通知,重新面对镜头,语气平静却坚定:“接下来,我会带大家看看今晚的紧急调运现场。”
直播继续,灯光下的我神情专注,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其实我心里比谁都清楚,风暴,真的来了。
而我,已准备好迎接它。
清晨六点,林致远站在机场安检口,手机弹出胡教育专家的消息:“省里同意试点‘城乡公益导师团’,第一批大学生志愿者下周出发。”
我看着这条消息,嘴角微微上扬,把手机收进兜里,拖着行李箱,缓缓走进登机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