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棋子落定,人心如秤(1 / 2)

凌晨一点的城南,老茶馆外的霓虹灯已经熄了大半,只剩下“茗香居”三个字在夜色中若隐若现。

我推门而入,扑面而来的是陈年茶叶与潮湿木板混合的味道。

“林先生。”角落里一个穿着旧夹克的男人抬起头,声音有些沙哑,“你来了。”

我点了点头,在他对面坐下。

茶馆老板递来一杯热茶,没说话,转身就走。

整个空间里只有我们两人,窗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让这夜显得格外冷清。

“你是卫议员的前助理?”我开门见山。

“曾经是。”他将一个牛皮纸袋轻轻推到我面前,“这是五年前的一份合同复印件,上面有他的签名。”

我打开袋子,抽出一张泛黄的纸张。

灯光下,几个关键名词跳入眼帘——“公益合作”、“阳光社区改造计划”、“华宏地产”,还有卫议员亲笔签署的名字。

我皱起眉头:“这是拆迁项目?”

“表面上是公益,实际上是地产公司为了推进拆迁,用‘社区发展基金’的名义拉人站台。”他苦笑,“当年我就是负责协调这些文件的人。”

我翻了几页,心跳开始加快:“为什么现在才拿出来?”

“因为我被踢出局了。”他说这话时眼神里没有愤怒,反而有种释然,“他们不需要我了,我也看够了这套游戏。”

我沉默片刻,低声问:“你怎么知道我会接这个?”

“因为你不是那种只图流量的人。”他直视着我,“而且我知道你在查他。”

我把资料放回袋子里,压在手肘下,语气沉稳:“谢谢你。如果这份证据属实,我们会以最稳妥的方式公开。”

他点点头,起身离开,连句告别都没说。

我坐在原地,望着那杯已经凉透的茶,心里清楚——这场博弈,终于有了真正的突破口。

上午九点,我准时来到冯叔的办公室。

“你脸色不太好。”冯叔接过那份合同复印件,仔细翻阅后神情渐渐凝重。

“有问题吗?”我问。

“至少从格式和印章来看,不像是伪造的。”他把材料放在桌上,抬头看向我,“接下来呢?”

“我想让你确认一下这份合同是否真实存在过,以及涉及的项目有没有后续记录。”我说,“如果能核实,我们就对外公布。”

冯叔点头:“但不能是攻击式的爆料,而是公众知情权层面的披露。”

“明白。”我应道,“我们要的是改变制度,不是制造对立。”

他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你比我想的更成熟。”

中午十二点,我坐在“共联体”会议室的电脑前,戴上耳机,准备参加胡教授组织的线上研讨会。

主题是“公益组织与权力边界的平衡探讨”。

我作为特邀嘉宾第一个发言。

镜头一亮,我调整了一下麦克风位置,缓缓开口:

“各位好,我是林致远,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是一名自媒体内容创作者。最近我们做了一个数据追踪,发现过去三年内,全国范围内有超过三百个公益项目曾与房地产开发存在潜在关联……”

屏幕上开始滚动出我整理的数据图表,包括资金流向、项目审批时间线、政府背书名单等。

“我们并不是要指责谁,只是想提醒大家,当公益成为一种‘资源再分配’的工具时,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我顿了顿,继续说道,“因为真正的公益,不应该被用来服务少数人的利益。”

发言结束时,评论区已经炸开了锅。

有人质疑我是不是在影射谁,也有人表示支持这样的曝光。

但我没有提任何具体名字,只是抛出了问题。

因为我知道,风暴即将来临。

而现在,我要做的,是站在风眼里,稳住方向。

下午五点,正当我在整理会议纪要时,朱姐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林哥,不好了。”她脸色有些焦急,“新成立的三个邻里互助站刚刚发来消息,说物资快断了,特别是药品和食品储备严重不足……”

我心头一紧,立刻打开系统查看“共联体”的应急库存数据。

果然,部分站点因突发需求激增,出现了断货迹象。

“我们得马上启动应急调配机制。”我迅速做出决定,“联系配送组,优先调拨紧缺物资。”

朱姐点头,转身就要去通知。

而我则拿起手机,拨通了另一个号码。

“喂,是我。我需要你那边的仓储信息更新一次,今晚必须完成第一次紧急补给。”我挂断电话,深吸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