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风雨欲来,人心可量(2 / 2)

片刻后,我轻声问:“我能连线吗?”

“可以,我已经跟栏目组打了招呼,他们愿意给你三分钟时间现场回应。”

我点点头,手指轻轻抚过画纸上稚嫩的笔迹。

但我已经准备好了。

风,真的要来了。

而这一次,我不只是迎风者,更是破浪者。

下午三点,我坐在咖啡馆的角落里,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紧。

电视直播已经开始,主持人正介绍着今天的嘉宾——卫议员,以及他关于“基层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边界”的观点探讨。

画面一转,镜头对准了这位年近六十的老派政客。

他西装革履,语气沉稳而严厉:“……‘共联体’的扩张已经超出合理范畴,打着公益的旗号,实际上是在试图绕过现有治理体系,这不仅破坏了制度的权威性,更可能引发社会混乱。”

他说完后,目光直视镜头:“如果这种模式继续下去,谁来为政策的统一性和执行的合法性负责?”

观众席上有人点头,也有记者开始记录。我的心跳如擂鼓

三分钟后,栏目组的连线请求来了。

我按下接通键,画面一亮,我的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背景是窗外斑驳的阳光和街头流动的人影。

主持人有些意外地笑了笑:“林先生,感谢您参与讨论,请问您如何回应卫议员的观点?”

我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缓缓举起手中的那张画。

镜头拉近,那幅稚嫩却坚定的画作呈现在全国观众眼前。

“这张画,是一个孩子亲手画给我的。”我轻声说,“他叫阿凯,曾经因为家庭贫困辍学,是他奶奶哭着找到我们,希望孩子能有书读。今天,他已经回到了校园,并且告诉我要当医生。”

我顿了顿,语气坚定起来:“我们不是要取代政府,也不是要挑战体制。我们只是想在这片土地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只是点亮一盏灯。”

接着,我打开了提前准备好的视频。

镜头中,是一群年轻人正在协助社区居民改造老旧电梯。

他们搬工具、焊接钢架、调试设备,汗水从额头滑落,但没有人停下脚步。

最后的画面定格在“共联体·邻里互助组”的标识上,配着旁白:“这是我们的名字,也是我们的承诺。”

全场沉默。

主持人打破了沉默:“林先生,这段视频令人动容,但很多人仍然担心你们是否会越界,成为一种‘隐形权力’?”

我望着镜头,一字一句地说:“我们没有权力,也没有野心。我们有的,只是一颗愿意去做、敢于去做的心。如果这份坚持让人不安,那我只能说,我们太渴望改变。”

节目结束时,掌声并没有响起。

但我知道,它会在某个地方悄然生根。

夜晚十点,手机震动了一下。市团委的消息来了:

【您好,林致远同志:经综合评估,“共联体”项目已入围“青年社会组织孵化计划”。

请您于近日前往团市委参加说明会。】

我盯着屏幕看了许久,嘴角终于扬起一抹笑。

成功了。

至少,在这个节点上,我们赢得了信任。

可笑容还未持续太久,我便皱起了眉。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被纳入计划意味着更大的资源,也意味着更高的标准、更强的监督。

每一个志愿者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公众评判我们的标尺。

我不怕风雨,也不惧质疑。

但我怕辜负。

怕辜负那些在深夜里默默转发我们文章的人,怕辜负那些顶着压力为我们发声的学者,更怕辜负那个在晨光中递给我一张画的小男孩。

我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里依旧是那句简单却沉重的话:

我不知道这条路还能走多远

风,已经吹起来了。

而我,必须迎风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