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大家发现日记簿上多了一页精美的插画:花田的全景图,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旁边用工整的字写着:“感谢收留。这是我度过的最温暖的新年。——小凡”
开春前,花田又迎来了一场小雪。但这次,雪中夹杂着丝丝暖意,冬天就要过去了。
小凡依然没有告诉大家他的故事,但他开始教孩子们画画,帮王师傅设计更高效灌溉系统的图纸,甚至还为花田设计了一个标志——一朵抽象的花,由种子、工具和人群组成。
“你应该留下来。”苏晴有天对他说,“花田需要你这样的人。”
小凡望着已经开始融雪的花田,轻声说:“等春天真的来了,我再告诉您我的决定。”
冰雪消融的日子里,大家开始准备春耕。种子被从布袋中取出,分类,测试发芽率。王师傅的自动灌溉系统也进入了试验阶段。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当第一株冬麦彻底冲破残雪展露新绿时,小凡找到了苏晴。
“我想留下来,”他说,“但我得先回城里处理一些事情。我母亲...她不知道我在这里。我得告诉她我找到了想停留的地方。”
苏晴点点头:“花田永远欢迎你。”
小凡离开的那天,给大家各留下一幅画。给苏晴的是一幅花田规划设计图,细致标注了不同区域的种植建议;给王师傅的是灌溉系统的改进图纸;给刘婶的是种子食谱的插图;给林晓的是一本素描技巧手册;给孩子们的是一套绘画入门教程。
“我会回来的。”小凡承诺道,背着行囊走向车站,步伐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雪完全化了,花田露出湿润的深褐色土地。那些埋藏了一冬的种子开始苏醒,在泥土深处悄悄伸展腰肢。
苏晴站在石桌边,翻看着花田日记簿。已经写满了一大本,第二本也用了小半。她惊奇地发现,不知何时起,日记簿里多了一种陌生的笔迹,画的是一些机械设计和花田规划图。
“是小凡。”林晓走过来说,“他每晚都会等大家睡了之后,来写写画画。”
苏晴一页页翻看,看到最后时,眼里有了泪光。
在最新的一页上,小凡画了一幅画:各种姿态的人们在花田间忙碌,上方有一行字:“这里没有陌生人,只有还没相遇的家人。”
春风渐暖,吹动了花架上的种子布袋,那些彩色的小袋子轻轻碰撞,发出细微的声响,像是种子们在窃窃私语,商议着何时破土而出。
远处的山峦依然戴着雪帽,但花田里的生命已经按捺不住。冬麦绿得越发浓郁,那株梅树也绽放了第一朵花——娇艳的红色在料峭春寒中格外醒目。
“明天该翻土了。”王师傅测试着土壤温度,满意地说。
刘婶已经开始培育苗圃,窗台上摆满了一盆盆嫩芽。
李奶奶缝制了新的种子布袋,这次上面绣的是“花田二年”的字样。
夜晚,太阳能灯自动亮起,温暖的光晕中,已经能看到少许飞虫在翩翩起舞。
苏晴独自走在花田小径上,脚下是松软湿润的泥土。她蹲下身,轻轻扒开一小块土,看到了底下白色的嫩芽正在努力向上钻。
“快了呢。”她轻声对嫩芽说。
回到石桌边,她打开日记簿,在新的一页上写道:
“今天是花田的第二个春天。我们收获了很多种子,更多故事,和最珍贵的——家人。
雪化了,花要开了,故事还在继续。
期待每一个新的一天。”
合上日记簿,她抬头望去,只见夜空中繁星点点,如同一片撒向宇宙的种子,在无垠的黑暗中静待春光。
而脚下这片小小的花田里,雪已落尽,种子苏醒,故事正在抽枝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