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血书藏秘,双守之局(2 / 2)

暮色漫进顾家书房时,顾承砚正对着地图用红笔圈龙华寺。

青鸟掀开门帘进来时,他头也不抬:\"查到了?\"

\"苏姑娘带着云雾青进了洗衣局,半个时辰后空手出来。\"青鸟把茶盏放在他手边,\"陈默之没动那匹纱,原封不动收在里屋木柜最上层。\"

顾承砚的笔尖在\"龙华寺\"三个字上重重一戳,墨汁晕开个小团。

他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忽然笑了:\"很好。\"他把地图折起来塞进袖中,\"明日初七,陈默之要去龙华寺上香。\"

夜风卷着桂香扑进来,把烛火吹得忽明忽暗。

顾承砚望着案头那匹月白色的纱,水面上\"慎\"字的影子还在晃。

他伸手碰了碰苏若雪方才坐过的椅子,椅面还留着她身上的墨香。

纱厂地窖的第二把钥匙,终于要浮出水面了。

顾承砚的手指悬在半空,未触到苏若雪方才坐过的椅面,便听见外间传来青石板上急促的脚步声。

青鸟掀帘而入时带起的风卷着桂香撞进他肺叶,男人腰间佩的短刀鞘磕在门框上,发出\"当啷\"轻响。

\"少东家。\"青鸟喉结滚动,将一方染着炭灰的粗布帕子摊开在案上,帕子中央拓着个半枚织梭的痕迹,梭尖朝下,\"陈默之今夜在洗衣局锅炉房后墙刻的,小的让染坊学徒拓了模子。\"

顾承砚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抓起帕子凑近烛火,指腹抚过拓印的纹路——那梭子的弧度与兰字梭会的标记分毫不差,偏偏方向倒转,像被谁按在镜中。\"守脉派。\"他的声音低哑如砂纸擦过粗陶,\"断梭会分传技、守器两支,传脉派梭尖朝上,是要把手艺传给天下织工;守脉派梭尖朝下,专守老祖宗留下的''器''。\"

苏若雪不知何时站到他身侧。

她的发梢扫过他手背,带着日间洗衣局皂角的清苦:\"王阿爹总说,他师父临终前攥着玉牌喊''守好织脉'',原是守器一脉的规矩。\"她的指尖点在倒转的梭尖上,\"可他们为何不认我们?\"

\"因为我们拿了火种,却没证明自己会''暖人''。\"顾承砚将帕子叠成四折,收进袖中时触到前日王慎言血书的褶皱,\"传脉派教手艺,守脉派守物件,可物件是死的,人心才是活的。\"他抬眼望窗外,月光把梧桐叶影投在墙上,像无数把倒悬的梭子,\"青鸟,去查查法租界巡捕房最近谁收了山本商事的钱。\"

三日后的晌午,惠民洗衣局的黑漆木门被巡捕踹开时,苏若雪正站在顾家绸庄二楼的雕花窗前。

她望着几个穿黄制服的人押着陈默之出来,男人靛蓝粗布衫被扯得歪斜,围裙上那朵并蒂莲却仍端端正正。\"他们搜出了半桶靛青染料。\"身后传来顾承砚的声音,他的手指在算盘上拨得噼啪响,\"山本说那是''违禁品'',可苏州织户用了三百年的靛青,怎就违禁了?\"

苏若雪转身时,腕上银镯碰在窗棂上。

她望着顾承砚笔下力透纸背的\"云雾青\"三个字,忽然明白他昨夜为何要她在《申报》头版登启事:\"顾氏绸庄愿以十匹云雾青,换古法净染秘方。你是要陈默之知道......\"

\"他守的不是钥匙,是尊严。\"顾承砚搁下笔,指节抵着眉心,\"守脉派最恨的就是买卖传承,我偏要把''交易''摆到明面上——若他肯为十匹布交钥匙,那钥匙不要也罢;若他不肯......\"他忽然笑了,眼底的光像淬了火的钢,\"他今夜就会来顾家。\"

是夜子时三刻,顾府门环轻响。

苏若雪披着月白寝衣下楼时,正看见顾承砚弯腰拾起门缝里的铜钥匙。

钥匙柄上缠着蓝布,布角绣着朵极小的并蒂莲,在月光下泛着青灰。\"他连钥匙都擦过了。\"顾承砚用帕子裹着钥匙,指腹摩挲那道被布磨出的包浆,\"这钥匙至少二十年没沾过手。\"

第二日未时,纱厂地窖的霉味裹着潮湿涌进鼻腔。

顾承砚举着煤油灯,看苏若雪将铜钥匙插进最深处铁柜的锁孔。\"咔嗒\"一声,锁簧弹开的瞬间,两人同时屏住呼吸。

铁柜里没有预想中的金银,只有一本封面蒙着灰的账册,内页密密麻麻的凸点像被针脚扎过的布面。

\"这是......\"苏若雪的指尖轻触那些凸点,忽然想起染坊老匠人摸布时的动作,\"织机针距。\"

顾承砚翻到账册最后一页,上面用墨笔写着\"民国二十一年春,陈怀瑾记\"。

他的喉结动了动,声音里裹着湿雾:\"这是匠人名录。

苏州、无锡、松江......每个织工的名字、拿手的花色、家里几口人,都用针距记着。\"他合上账册,指腹压在\"陈怀瑾\"三个字上,\"他们不是藏钥匙,是等有人能看懂——火种要烧起来,得先暖了这些人的心。\"

暮色漫进顾府时,苏若雪站在镜前试穿那件苏母留下的绣袍。

月白缎面上绣着并蒂莲,针脚细密得像要把岁月缝进布里。

她抬手整理领口时,一截藏青布条突然\"啪\"地脱落,飘进烛火。

\"若雪!\"顾承砚从外间冲进来时,正看见火苗舔着布条边缘。

他抓起茶盏要泼,却见苏若雪伸手拦住,目光死死盯着那团将熄的火。

布条燃尽前的刹那,有行极淡的墨迹在灰烬里浮现,像被雨水泡开的旧信。

苏若雪跪下来,指尖轻轻抚过砖地上的焦痕。

烛火在她眼尾投下晃动的影,照见她唇瓣微动,声音轻得像落在宣纸上的月光:\"母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