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机震为号,七子归阵(2 / 2)

\"所以我们要织一张更大的网。\"他伸手按住陈师娘手背,\"经纬社的''流动技工队'',专替各厂查''伪修机''隐患。

老匠们走到哪,机震暗号就传到哪,把日商埋的雷一个个挖出来。\"

第二日晌午,恒裕隆棉纺厂的车间里,《绣娘谣》的胡琴声裹着机器轰鸣漫开。

苏若雪站在高台讲台上,月白立领衫配墨绿缎带,活脱脱个留洋回来的女先生。

她指尖敲了敲讲桌:\"各位师傅,今日讲的''双梭调试法'',能让断纱率降三成——\"

台下突然响起嗤笑。

穿黑西装的工头跷着二郎腿:\"女娃子懂什么?

我们厂的机器都是东洋技师修的,用得着你教?\"

苏若雪眼尾微挑,转身在黑板上画了幅织机结构图。

粉笔灰簌簌落进她的袖口,她却像没察觉似的,指尖点着曲轴位置:\"东洋技师上个月给贵厂三号机换的偏心轮,是不是直径小了半寸?\"

工头脸色骤变。

顾承砚缩在后勤车的篷布里,透过缝隙看得分明——车间角落,穿粗布工装的老技工猛地抬头。

那人鬓角全白,左手背有块暗红色烫伤,正是三年前在顾家绸庄当学徒的阿福叔!

\"阿福叔的手在抖。\"青鸟的声音从他耳边响起。

少年抱着个漆成深褐色的木箱,箱盖开着条缝,露出里面缠着铜线的铁盒子,\"震动接收器已经启动,同步记录他指尖频率。\"

顾承砚盯着木箱上的刻度盘。

指针先是小幅度摆动,突然\"咔\"地跳了三格——和他从工部局偷来的\"王慎言伪修机震频记录\"上的波形,分毫不差!

\"好个''东洋技师''。\"他攥紧拳头,指节发白,\"用文化特工渗透我们的厂子,修机器时故意留隐患,等关键时候停机瘫痪生产线...以为我们匠人只会低头织布?\"

苏若雪还在台上讲着,忽然弯腰从讲台下摸出个竹编茶篮:\"各位师傅辛苦,喝碗我带的酸梅汤。\"她揭开篮盖,蒸腾的热气里,七只粗瓷碗整整齐齐码着——那是后勤车队刚送进来的,每只碗底都压着张褪色的《江南织谱》残页。

老技工阿福叔端起碗,指腹擦过残页上的字迹。

他突然咳嗽起来,手背重重磕在工作台边缘——三短两长,三短两长。

\"暗号对上了。\"青鸟在木箱上按了个按钮,\"数据已加密传回守纹会。\"

顾承砚望着阿福叔佝偻着背走向车间深处,背影和地道里的七位老匠叠在一起。

他摸出怀表看了眼,指针指向三点一刻——该收网了。

当夜,二十家关联厂的门房都收到个牛皮纸信封。

封皮上\"退休技工联谊\"六个字是苏若雪的小楷,里面装着张\"免费保养卡\",卡底印着行小字:\"机声不对找陈娘,织纹乱时寻李公\"。

七子蹲在顾家后院的石榴树下,借着月光往信封里塞东西。

陈师娘把保养卡折成纸船模样:\"少东家这招妙,日商就算截了信,也只当是老匠们叙旧。\"

\"他们更想不到。\"顾承砚站在廊下,望着院外的灯海,\"每艘''纸船''里都藏着半枚铜哨——和地道里引保安队上当的那种一样。

等老匠们凑齐七枚,就能吹出完整的''七音调机法''。\"

苏若雪抱着账本从账房出来,月光落在她发间的珍珠簪上:\"刚核对过,二十家厂的位置都标在热力图上了。

青鸟说...王慎言的伪修机,至少埋了十七台。\"

\"十七颗雷,够他们头疼的。\"顾承砚接过她手里的账本,指尖扫过\"恒裕隆\"三个字,\"等雷挖完了,再用这些老匠当种子,在每个厂子扎根...经纬社要织的,是张能护住上海所有机器的网。\"

他话音未落,院外突然传来\"咔嗒\"一声。

青鸟从墙头上翻进来,手里捏着封染了焦痕的信:\"守纹会信箱刚收到的,没署名。\"

顾承砚拆开信封,一片烧焦的织布残角掉出来。

残角上用血绣着个\"山\"字,针脚从下往上倒着走,在月光下泛着暗红——是苏父独创的\"逆针回文\"!

苏若雪突然屏住呼吸。

她认得出这针法——十岁那年生疹子,父亲守在床头绣平安符,就是这样逆着针脚,说\"逆针穿线,灾祸不缠\"。

能学会这手的,只有至亲...或者死士。

\"山...\"顾承砚捏着残角,目光沉得像要滴出水来,\"苏伯父当年的代号是''山君'',难道...\"

夜风卷着石榴叶沙沙作响,院外传来巡夜的梆子声。

苏若雪的手轻轻覆在他手背,两人望着那片带血的残角,谁都没再说话。

远处,不知哪家工厂的织机突然响了。

先是一声,接着两声,三声...渐次连成一片,像春潮漫过青石板,又像无数双老茧满布的手,在黑暗里轻轻叩响,要撕开什么,又要接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