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卫司令在地图前听完林译的分析,终于放下手中的铅笔,扫视了一圈在场参谋,断然下令:“立即起草战术报告,我这就去打电话向上汇报。动作要快,那边电话里未必听得明白。”
他随即转向林译,眼神虽柔和,语气却异常严肃:“你知不知,你这四个箭头一画,多少人得为你奔波?下次再有这样的谋划,能否先请示你的长官?”
林译刚欲解释,卫司令便一摆手打断:“罢了,现在说这些也迟了。这是个好主意,我明白你们年轻人满腔热血。可你也要记住,打仗,终究是政治的延续。别想得太简单了,能打,未必就有好结果。这一次我帮你,下不为例。”
他一路走向办公室,心中反复思忖:这话该怎么说,才更稳妥?多年的行伍经历,反倒磨去了他最初的那份锐气。
能打仗,未必就是好事。太多时候,人总是身不由己。中条山原本守得铁桶一般,为何他刚调离不久,就一败涂地、沦为耻辱?百团大战打得轰轰烈烈、势如破竹,结果却成了被紧盯严防的对象。在咱们这里,真正的得失,往往不在沙场上……
山城方面在接到电话后,一如往常地陷入沉默。先是暂不表态,随即召集会议,听取参谋部分析研判;待所有人到齐,大致掌握局势之后,他才缓缓开口评断。这一过程注定不会短:毕竟牵涉到各部队参战顺序、利益分配等诸多关节。
而在大洋另一端,花旗国的反应却极为高效。一收到消息,立即责令参谋部门开展评估,迅速召开会议,将所有资料整合梳理,供与会者共同讨论。他们很快得出一致结论:这是一个出色的提议。
无论最终胜负如何,此战都必将牵制日寇大量兵力。无论是日寇战败后的反扑、战平后的对峙,还是战胜后的乘势进逼,于花旗而言皆属有利!他们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提供武器罢了。
花旗如今正展现出惊人的工业实力。仅仅半年时间,其军工产量便几乎相当于东瀛数年生产的总和。
要知道,光是今年上半年的弹药产量就已高达数十亿发,而东瀛即便是在生产力最强的年份,拼尽全力也不过十亿发左右。
他们最不缺少的,就是武器。因此,stillwell所提交的装备申请,在他们眼中实在微不足道。只要接收装备的部队真能拿着这些武器去打击鬼子,其它一切都好商量。
华夏方面申请增援一些坦克?不过是小事一桩。即便是改进型的“格兰特·李”坦克,花旗去年也生产了近四千辆!所要的数目,还不到总产量的百分之二。
至于火炮,更是不值一提:申请还不到二百门?那不过是他们一天的产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