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发言求炮(2 / 2)

可国内战场,却是另一番景象。不久之后,便是方将军的受难之日。林译仍清晰记得困守树堡的那些日夜:那是望不到头的绝望,心底那一点点微弱的希望,连自己都觉得渺茫。他深切懂得那种绝望,也正因如此,才更明白在绝境中听见友军炮声,该是何等令人振奋。

炮兵,始终是国军心中一道深刻的痛。他梦见过那座机场,梦见龙文章念念不忘的,不过是央求约翰牛多打两个基数的炮弹;他记得在江岸阵地,溃兵们上下数千人,眼巴巴等着虞啸卿能大发慈悲,提供几轮炮火支援。如今他们终于有了炮,战斗变得简单明了,可其他部队呢?

所以只要有一线机会,他就必须争取。哪怕得罪人,有些话他也一定要说。试想一下,若小鬼子在冲锋时突然遭到我军炮兵铺天盖地的猛烈打击!那该是多么痛快的一幕。

辞公等人同样早已心不在焉,此刻心神早已飞向了远方的炮兵阵地。花旗的一个炮兵团是何等配置?其师属炮兵单位包含3个105毫米榴弹炮营、1个155毫米榴弹炮营,总计配备155毫米榴弹炮12门、105毫米榴弹炮36门。

这般火力,岂是国内所能想象?这甚至相当于国内嫡系王牌部队四个整编师的炮兵装备总和!更何况,迄今还没有任何一支部队享受过如此待遇。

至于充足的炮弹、完善的卡车运输体系,那更是如入梦中、不敢奢望。若能在一个战区投入三四个这般规模的炮兵团,那位指挥官该有何等的底气,腰杆该挺得多直!

所有人都以为这不过是痴人说梦。即便会议结束后消息传至山城,那边也只当作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畅想。不少人心领神会地一笑,觉得这位林将军果然少年意气、书生意气,话说得慷慨,却未免天真。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stillwell的报告呈递上去不久,花旗方面竟迅速批复,同意即刻拨付80门75毫米火炮。

消息传来,山城方面一时措手不及。援助力度竟如此之大?众人皆惊叹于花旗的手笔阔绰、诚意十足。

但他们并不知道,这批装备虽源自花旗,实则是约翰牛方面的退货:是那些花旗士兵自己也嗤之以鼻的破旧货色,被约翰牛万人唾弃为“垃圾级”的装备。

那正是北非战场上“臭名昭着”的劣质装备:m3中型坦克,人称“七兄弟棺材”,可谓垃圾中的垃圾。

作为花旗援助的第一代坦克,它采用铆接装甲,一旦中弹,铆钉如同致命弹片在舱内横飞,七名成员难逃一死。其车身高耸,难以隐蔽,简直天生就是轴心国军队的活靶子。

这玩意在“谢尔曼”坦克诞生之后无人愿意使用。除了改成“牧师”自行火炮之外,已经没有部队想要接收这种破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