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凶手到底是谁?这么胆大包天地掳走一名淮安四品官员,又心思缜密到不露任何破绽???
林泳思冷静了下来:“将你府上见过前来叫走郑大人的仆从的所有人,都带来府署!”
此事要不要先与中山王通个气呢?在等人的时候,他如是想。
郑佩安已经失踪了一整夜,以他的身手,如果脱困,早就回到淮安了。
现下人没回来,郑夫人找了一夜都没找到人,林泳思有不好的预感。
事关淮安城防,中山王一定会愿意知道。
他唤来李闻溪替他录口供,自己则前往了王府。
纪无涯听说郑佩安失踪,可能与最近淮安城多发的连环凶杀案有关时,手中价值连城的青花瓷茶杯承受了所有,粉身碎骨。
“这个郑佩安,居然还敢杀良冒功!怪不得当年他宁愿重新当个小兵卒,从底层做起,本王还以为是他大义,愧疚于手下的亲兵造反,自知驭下无方,才放弃的!”纪无涯听完林泳思的叙述,气愤地说。
“不知王爷可否将当年之事,与下官分说一二?郑大人身边的亲兵哗变?所谓何事?”林泳思敏锐地抓住了重点。
他一直都想不明白,为何郑佩安明明可以直接以前朝游击将军的身份,投到王爷麾下,当时很多官员都是这么追随新主的,他却非得重头再来,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
“告诉你也无妨。”纪无涯摸了摸自己的胡须,开始回忆起往事。
八年前,郑佩安任游击将军已有十余年了,却一直苦恼于上官弹压得太厉害,阻了他的出头之路,郁郁不得志,时常跟身边的亲兵醉生梦死,怒骂吏治。
这些亲兵很多与他同龄,跟在他身边年深日久,很值得信赖。
一夜之间,前朝亡了,淮安城也跟着乱了,有各种势力的小股叛军在城内外打成一锅粥,这其中最大的一支势力,自然就是中山王。
郑佩安是个很有头脑的人,他胆大心细,早就察觉到前朝种种腐朽外壳之下的隐患,知道此次是他另投明主、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他第一个选中的,就是中山王,纪无涯此时也正需要人才,对前来投奔的人,几乎来者不拒。
可是出城一场仗打完,郑佩安身边,便只剩下他一个人,他的那些亲兵,都不见了,他自己也受了不轻的伤,半边身子沾着血,面如金纸,还不停地向中山王道歉。
他说,是他一厢情愿了,以为可以带着自己人都奔个好前程,择了明主。他没想到,表面上对他恭敬有加,相处了许多年的亲兵,却在关键时刻背刺了他。
城外的混战之中,其实有很多小势力也在,大家打到最后,几乎都打乱了,也不论对方是谁,只要没有绑与他们一样的蓝布条,便统统当敌方处置,先砍了再说。
这些亲兵不看好中山王,觉得他就是个不显山露水的属地藩王,兵马不多,地盘不大,以后成不了气候,他们不愿让郑佩安投奔他。
但郑佩安一向是个有主意的,他决定的事,很少会改变,事关今后的荣华富贵,他当然更坚定自己的判断,因此这些亲兵的意见被他强硬镇压了,还夸下海口,此战之后,定会让他们从兵甲升上一级,至少也得做个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