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选择题!(1 / 2)

听此。

林天庆宛如被一个拳头大的鸡蛋卡住喉咙,脸色变得异常难看,生生呆住。

皇帝竟当众让他下野,只保留爵位?

这代表着什么,等同明示。

相对于一个亲王来讲,失去了手中权势,就算表面的爵位再高,那也相当于贬黜,投闲置散。

此后莫说还能一呼百应,把持一方军政,只怕说出来的话都没人再认真听。

这是事实!

大景立国数百年,皇族嫡系所出的亲王何其多,但这些人下野之后,又有几人还能保持往昔的风光与高高在上的态势?

最关键的一点是,林少裳最后说的几个字:回京颐养天年!

藩王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封地,在封地内,一概税收、田产与布政,原则上都归藩王支配,朝廷只保留表面的话语权并设立一个朝廷直属官员,用以监管。

而有些具备能力的藩王除了能掌控自己的封地之外,也会同时在朝中兼任要职。

例如,林天庆。

他的原本只在扬州,号扬州王。

但因为此前备受林少裳与先帝器重,又兼任了江南六道节度使,权势滔天,成了名副其实的南境之王。

像他这样的人,即使要卸任,不再担任朝廷一方节度使之职,养老....也该留在自己的封地内。

可林少裳此时却说...要让他返回京都。

实际上便是在委婉地说,即使要废了你,你也不能继续留在江南,得返回京都,接受朝廷的监视,以免你有异心!

从另一种层面上,扼杀了他继续盘踞江南的所有退路。

但林天庆的根基与人马全在江南六道之中,此番若真的被迫返回京都,便会失去与其党羽的所有联系。

而且毫无疑问,只要他一家离开了江南,此生将再难回来。

要么被皇帝囚死京都,要么被冠以罪名,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又怎能让他不惊?

最让林天庆没有想到的是,原本这一出扬州乱局,是为了炮制林少裳,让她焦头烂额,以突显他在江南六道的重要性,继而迫使林少裳与朝廷对他低头。

却万万没想到林少裳非但能妥善处理了民怨暴动,还趁势将矛头指向了江南王府,属实出乎林天庆的意料。

此时。

大批民众涌上街头,几乎控制了整个扬州城内的秩序。

在陈余三人与林少裳的授意下,更在大举抓捕城中的犯官,一旦那些被捕之人顶不住压力开口,那林天庆这些年的计划与阴谋就将无法掩饰。

乃至..因此获罪,满门抄斩。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主动权已经不在王府手中。

就算他这时想提前起兵,也已为时晚了。

且不说扬州城已被百姓“占领”,他很难再传消息出去通知六道州府的大军动手。

纵然可以,江南大军又岂敢轻易对百姓下手?

动手便是谋逆,谋逆则群臣可奋起攻之,江南大军再强,怕也强不过整个大景的黎民百姓与各州守军!

与石先开不同的是,林天庆骑兵造反,要面对的压力远比反贼要大得多。

单说一点。

石先开举旗之前,在东境有一定的民心基础,黄莲军代表的是东境广大贫苦中农的意志,是一种反抗精神的象征。

林天庆浸淫扬州多年,为了筹备谋逆的基础资源,没少压迫江南的百姓,私底下并无民心支持。

加上他本是皇室亲王,为一己私欲起兵谋夺皇位,必受万人唾弃。

没有正当理由,估计打下京都,朝野也不会臣服。

更何况,眼下他最大的两只拦路虎还没除掉?

他要坐稳这个皇位,江南大军就必须师出有名,而不能效仿石先开那样直接起兵攻城拔寨。

这也是他为什么一定要隐忍,先曝光林少裳女子身份的原因之一。

但在没有掌握足够的“出师之名”前,林少裳先把他给废了,那便是半路崩盘,后果实难设想。

“陛下,老臣...”

顿了顿,林天庆回过身,顿时慌了,赶忙跪地拱手道:“冤枉啊...臣只是偶感风寒,并非无力操持政务,还请陛下明鉴。臣受先帝重托,辅佐陛下振兴大景,当死而后已,马革裹尸,不敢轻言劳累。”

“此番只是区区风寒,又怎会不堪重负?倒是前几日...老臣服下汤药后,大感浑身无力,便暂留府中休整。吾儿林坚与一众家眷不忍惊动我,这才没将陛下赶到扬州的消息告知,因而没能亲自前往迎接圣驾,实属失礼...罪该万死。”

“然,绝非有心无力!老臣虽已年逾半百,行将就木,但时刻谨记已故皇兄托付与教诲,刻不敢忘。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就算要死,老臣也该死于任上,死在江南,方不负先帝厚爱与恩泽。又怎敢轻言回京安坐舒适圈?”

“万请陛下收回成命,准老臣恪守江南,为我大景社稷延绵尽完最后一分力。否则,便是有负先帝与万民重托,焉有脸苟活?如此,还不如请陛下立即下旨赐死老臣!”

说着话,这老贼竟一脸义正严词,铿锵之色。

好歹是封疆大吏,一镇藩王。

林天庆对于危机的应对,可谓是炉火纯青,有那么一两招。

不仅将渎职懈怠的嫌隙推给家人,更搬出先帝救场,试图抵抗林少裳的“罢黜”。

无可厚非的是,在先帝驾崩,林少裳登基之初,林天庆是曾出过力,助她顺利继位的。

先帝也曾留下遗诏,将他封为顾命大臣,准其世袭亲王爵,永不递减封赏。

要知道的一点是,朝廷的亲王爵,实际上是会随着世袭而逐渐递减的。

就好比林天庆是亲王爵,如果他死后,林坚继任王位,依照照例...便会自动降为“嗣王”。

嗣王,便是传嗣而来的王位,比亲王爵低半级。

在轮到林坚的儿子继位时,便只能自称“郡王”,而再不能以一等王侯自称。

可先帝遗诏却说明,永不削减林天庆后世子孙的王爵,可见对之器重。

先帝如此器重之人,林少裳若只是因为他“偶染风寒”就对他投闲置散,传出去便是过河拆桥,对老臣用之即弃,有损帝君形象。

林少裳若还顾忌颜面,不愿背上亏待功臣的“骂名”,那在他此话之后,便不好再继续坚持自己刚才说过的话,被迫收回成命。

说完话。

林天庆俯首在地,眸中却泛起笑意。

心中暗道:小丫头,你是本王看着长大的,仅凭你这些小伎俩就想罢免本王?还太嫩了些!

本王把你老爹搬出来,看你如何应对!

你执意废黜本王,收回江南大权,便是有违先帝遗诏,亏待功高重臣,令满朝文武寒心。

而你若被迫收回成命,容本王继续盘踞江南,不出三月,定将把你的皇位夺下!

虽说你此次应对本王制造的民变有些成效,但俨然不足扼杀本王!

不过本王倒是小看了你,以你今日之应变,竟在短短几日之内扭转扬州百姓的民意,兴许给你多点时间,大景还真有可能在你手上重新恢复平静。

但...既有本王在,你怕是等不到那时了!

不如,再让本王给你点压力?

想着。

林天庆露出一脸哀伤,忽然起身抽出身后侍卫腰间的长刀,闪电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悲叹道:“先帝啊,老臣有负你重托。活着,既然无法为大景鞠躬尽瘁,空余满腔热血,还不如就此寻你而去。到了那黄泉地府,再与你当面叩头谢罪!”

“陛下,老臣去也!”

话声落地,就要引颈自刎的样子。

而这老家伙若当着一众百姓的面自戕,传出去...肯定是皇帝逼死朝廷重臣,枉顾社稷安危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