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宫的大门再次敞开时,宫外围困的人群仍是群情汹涌之色。
但没多久。
在宫中那些百姓的告知与解释之后,却并没有为难陈余三人的队伍。
反倒跟着三人的队伍同行,各自前往抓捕现场,都想看看皇帝是说说而已,还是真要与民同甘共苦,还政于民。
顷刻间。
三人的队伍后便跟着一大批百姓,宛如三条长龙,分别奔向城中各处。
张贺此前带来的镇西军亲卫只有几百人,相对于扬州守备军,可谓势单力薄。
但随着一众百姓跟随后,情况便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扬州城守军虽有数万之众,但百姓更多!
有百姓支持,有形之间就壮大了镇西军的声势。
即便势微,且身在对方老巢,镇西军却也不输阵仗。
关键的一点是,扬州守备军以及州府衙门的人若敢拘捕,等同抗旨不说,也必然要动到百姓。
而林少裳身在城中,他们若敢当着她的面,对百姓出手,武力拘捕,或者反抗,传出去便是谋逆,朝野必然群起攻之。
再者,百姓也不是吃素长大的。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扬州守备军也是从无数底层百姓家庭中甄选出来的,城中百姓就有他们的亲人,定然不敢轻易对百姓出手。
一动手,将成众矢之的。
历朝历代都是平头百姓居多,激起民怨的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可以确定的一点,城中纵然有八万守备军,但只要与百姓形成了对立,却也丝毫没有胜算。
要知道,城中的百姓人数...可是数倍于扬州守军!
就算以十打一,只要民乱一起,守备军也绝无胜算!
陈余早就想到了这点。
林天庆称病不出,故意制造事端,意图给林少裳一个下马威,鼓动了这次民怨。
林少裳若想平息此事,武力解决绝非上策。
对百姓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只会适得其反。
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雷霆手段惩治扬州腐朽的吏治,切实解决百姓的诉求与根源问题。
这就不得不动及扬州官府的官员,触及江南王府的逆鳞。
林天庆父子盘踞多年,早已控制了江南官场,官员十之八九都成了他们的人,官官相护。
动其一,便是动王府。
把王府逼急了,林天庆可能会狗急跳墙,立马显露野心,继而对林少裳不利。
但不动州府之人,不给百姓一个交代,又无法解决民怨。
于是。
陈余便想到了一个“以民制官”的办法,一面让林少裳亲自出面接待百姓,公布王府细作的猫腻,稳住民心。
一面下旨革除扬州官员的职务,将权柄分给底层百姓,乃至不惜放言任由扬州“自治”。
吏部此后将失去对扬州官员的任免权力,把权力分化。
扬州百姓若看到自身诉求有得到解决的希望,必会支持。
有了百姓的支持,相当于得到一个强大的助力,不必再担心林天庆会马上造反!
带着众多百姓捉拿扬州的犯官,除去林天庆的爪牙,可将主动权收归己有。
江南王府或者扬州府衙的人若敢反抗拘捕,对百姓动手的话,便坐实了抗旨谋逆,残害平民的嫌隙。
数十万扬州百姓群起攻之,区区八万守备军又如何挡得住百姓人潮?
就算能打得过,扬州守备军也定不敢打!
只因一旦动手,消息外传,他们将成众矢之的。
大景千万百姓与各路军团必会起兵来袭,江南虽号称百万大军,实则不过六十万,却也不敢说能力敌其余州府联军。
有百姓撑腰,相当于手中紧握王牌。
陈余断定,林天庆的胆子再大,也不敢对自家百姓公然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