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史官的智慧,不停修改的春秋笔法?(2 / 2)

【但司马迁却出奇在最后结尾中称呼他为吕子,并视他为偶像。】

【因为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就是一部划时代意义的着作。】

【知识分子内心认可并不奇怪。】

【并且《吕氏春秋》对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影响很深。】

【比如《春秋》更多是用儒家的观点看世界,但《史记》的格局则是用华夏的眼光看世界,尤其注重每个人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不以成败论英雄。】

【比如汉朝的一生之敌项羽,千军万马的大统帅韩信,都有相对客观的描述。】

【以及在有了秦始皇本纪的情况下又多一篇秦本纪来讲述秦如何从一个边缘小部落变成统一的大帝国。】

【而同样出自司马家的《资治通鉴》多是帝国治理术的评价,更注重告诉帝王如何成功,如何失败。】

【比如拿玄武门之变为例,详细的告诉统治者,如何发动一场夺权宫变?】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满脸感慨地对朱标道:

“标儿,《资治通鉴》此书,确实是帝王之书,要多读常读。”

在诸多史书之中,他对《资治通鉴》情有独钟。

一部《资治通鉴》在他眼中,就是经世治国之书。

凡是帝王者,必须得速读此书才行。

毕竟他自己就经常反复阅读。

而朱标是他指定的储君,也必须多读才行。

对于朱元璋的吩咐,朱标自然是点头称是。

【《史记》不注重成败,而是用不同的列传,注重他们对历史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

【但唯独孔子这种人放在了世家里。】

【也就是说司马迁认为无论如何你方唱罢我登场,无论这些英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总有一种秩序和天道永远存在。】

【不屑的张牧之,不死的黄四郎了属于是。】

【同样商鞅、李斯这种前朝法家人物,哪怕在儒家眼里偷偷都是王八蛋,但司马迁还是评认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

【也承认了李斯在统一战争期间的贡献,但更多的描述是李斯如何参与私立胡亥的破事。】

【毕竟我大汉现在儒皮法骨,得骂你两句显得我有下限。】

【但即便这样用脑子理解史书,也会有很大遗憾。】

【因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史记其实被删改了。】

【太史公说《史记》一共52.65万字,但今天的《史记》有55.56万字。】

【因为东汉皇室为了自己的正统性曾经下诏杨终把《史记》删改到了10万多字,也就是说很多内容其实是后人补上来的。】

弹幕——

【好家伙,50几万的书删到了10几万字,就离谱。】

【感觉这几乎是重写了一遍吧。】

【楼上把感觉去掉。】

.......

大明时空位面。

朱瞻基有些讶然道:

“如此说来,现在看到的《史记》,岂非已经与司马迁本身所写的大相径庭了?”

朱高炽点头回道:

“确实。”

“不仅是杨终进行过删改,在他之前班彪应该就已经修改过一次了,《史记》中的很多原本内容都已经丢失了。”

他顿了顿,继续思量道:

“譬如对于吕后哥哥吕泽的记录,此人对刘邦夺取天下有大功。”

“可《史记》对此人的记载寥寥无几,但我以为,按照司马迁的写史方法,原版《史记》应当不是这样,应该有更多的记载。”

朱高炽通读群书,自然见识广泛。

顿了一下,朱高炽又对朱瞻基说道: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史书也好,其余书籍也好,你在阅读的时候,都要保持一颗怀疑之心,要有自己的理解与判断。”

“孩儿明白了。”

朱瞻基点头回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