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柏拉图,勾股定理?老朱:这和治国有甚么关系啊?(2 / 2)

高空巨幕中先后出现的这三道题。

简直一道比一道离奇。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些题确实都不好答。

可他心里更为疑惑的是。

后世用这些题来选拔官员,是有什么深意吗?

貌似都和治国沾不上什么边啊?

【第四题。】

【在帝都时间,春分当日下午6点整,干警小李抬头38度角仰望夜空的北极星,然后带队冲进一个犯罪窝点,此时罪犯最有可能说的话是什么?】

【a、饿滴个神啊!

b、顶你个肺!

c、侬想组啥!

d、西八!】

“啥玩意?”

“罪犯说的话是什么?”

“这谁能知道?”

“不应该是风紧扯呼吗?”

历朝历代的众多古人直接傻眼了。

看来看去。

觉得视频中的几个答案都不是很靠谱。

【解析。】

【这道题我们需要判断的是,罪犯的老家到底是哪里。】

【而四个选项分别是陕西方言,广东方言,上海方言,和朝鲜方言。】

【北极星的仰角有着自己的地理意义,代表的是北半球的人所在的纬度的度数。】

【题目中提到了仰角38度,我们看答案中的广东选项,在北纬20度左右,可以排除。】

【上海在北纬31度左右,也可以排除,剩下的陕西和朝鲜,纬度基本相同,都在北纬38度上,】

【接下来看经度,帝都的春分日下午的6点钟,刚好是东经120度。此时和晨昏线重合,也就是说在东经120度以东的范围是黑夜。】

【而题目说能看到北极星,显然是晚上,那就只能是帝都以东的朝鲜族区域,所以答案是d。】

“啊啊啊啊啊!”

无数古人看着这个答案解析,直接疯掉了。

这么离谱的推演过程,谁能答对?

后世华夏出题的考官。

都是些什么人啊?

怎么能出这么离谱的题?

他们莫不是在故意为难考生?

想到这里,对于后世的那些考生。

不少古人表示了同情。

不过。

也有一些喜欢进行逻辑推理的古人

觉得这样的考题很有趣。

他们就喜欢发散思考这些事物。

【第五题。】

【下列关于仿生生物学的应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子弹头列车——翠鸟。

b.发光纤维——萤火虫。

c.维克罗尼龙搭扣——苍耳。

d.全天然空调系统建筑——非洲白蚁巢穴。】

“什么仿生生物学?”

“纤维、尼龙塔扣这都是啥?”

历朝历代的古人们彻底呆住了。

这彻底问道了他们的知识盲区。

简直是一点都看不懂。

【解析:发光纤维是指受光或放射线照射能发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可见光的纤维,没有利用仿生生物学。】

【萤火虫利用专发光细胞中的化学物质,通过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的光子来发光。】

【二者原理不同,不构成仿生生物学,本题选非,当选b。】

大唐时空位面。

李世民看着高空巨幕。

眼露思索之色。

“不是只考《行政能力测验》跟《申论》吗?”

“这些题目听起来不怎么搭边啊。”

他觉得后世这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实在是太过离奇了。

而且考核的内容还很复杂。

不像大唐的科举,虽然有着众多的副科。

但总体还是以策问、明经为主。

那么,后世华夏政府采取这种方式来选拔官员。

是想要考察考生哪方面的能力呢?

这样的考核,有何优点?

李世民更关注这些问题。

为政府选拔官员,乃是国之大事。

他觉得后世人设计这些考题。

肯定不是乱出的,必定是有深意的。

毕竟,考生只管答题就行,而考官考虑的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