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柏拉图,勾股定理?老朱:这和治国有甚么关系啊?(1 / 2)

三国时空位面。

刘备看着这题怔怔不语。

一时间觉得有点懵。

这后世的公务员考试题目,也太奇怪了。

“丞相,你才智过人,这题该怎么答啊?”

刘备开口问诸葛亮道。

“主公,容我思索一会。”

诸葛亮沉吟片刻后开口道。

其实方才在出现这道题的时候。

他便开始琢磨了。

此时他心里隐约已经有了想法。

但还没完全想明白。

不过在此时。

玄幕中出现了答案。

【解析:本题考察复言命题推理。】

【甲:乙→甲;乙:丙→非乙;丙:丙;丁:(甲或乙)→丁。】

【以四个人的话作为根据,要求选项不能与四句中任何一句冲突,可以使用带入法验证选项。】

【a项乙丙都去,由乙的话可知乙去丙一定不去,矛盾。】

【b项只有甲一个人去,根据丁的话可知甲去丁就一定会去,矛盾。】

【c项甲、丙、丁三个人去了,四句话都不矛盾,为可选答案。】

【d项,四个人都去,与乙的话丙去则乙不去,矛盾。】

原来如此!

诸葛亮脑海中的思路一下清晰了。

“这倒是有些意思。”

他觉得后世这道考试题挺有趣的。

诸葛亮这个反应其实不奇怪。

虽然题目比较绕,但解题时却另有一番快感。

就跟很多聪明人喜欢玩推理游戏一样。

而这时,一旁的张飞却嚷嚷道:

“这都什么东西?”

“出此题的人,心眼太多了,不是老实人!”

他张三爷最不喜欢这么绕来绕去地思考问题。

【第三题。】

【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观点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

【a、关于马的概念。

b、人的照片。

c、一棵树。

d、勾股定理。】

“柏拉图是谁?”

“他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真是存在的东西都是恒定的?”

“勾股定理又是什么?”

历朝历代的古人们再度呆住了。

这些字他们都认识。

怎么连在一起就看不明白了呢?

战国时空位面。

庄子问向身边的好友惠子道:

“依你来看,此题何解?”

他这个好朋友,素来喜欢与他争论。

比如他刚刚只是感慨一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马上就来了一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接着两人就来了一次愉快的争辩。

庄子觉得此时玄幕中的这道题。

非常适合惠子这种喜欢跟别人争辩的人。

惠子这次听后没有回答。

而是眉头皱了起来。

这题,他有点看不懂啊。

【解析: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换句话说就是不变的事物才是真正的存在。】

【勾股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是既定不变的一个的几何定理,因此是最真实的,所以选d。】

【a项中关于‘马’的概念,作为一种社会认识,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而不断变化,丰富和完善。排除。】

【b项人的‘照片’定格停留在拍摄的那一瞬间,但会因年久而陈旧褪色,也是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排除。】

【c项中一棵‘树’,由种子扎根到发芽,再到长成参天大树,一直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排除。】

“啊!这是在说什么?”

“能随着后天改变的东西也不算存在?”

看着这个答案解析。

许多古人还是一脸懵逼。

虽说他们都各有些理解。

但一时间还是没明白后世的思考逻辑。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等人都麻了。

这也太麻烦了,谁能想到这些?

“父皇,这后世龙国的考生可真不容易。”

朱标感叹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