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回归之路(2 / 2)

说罢,他身后的人解开背后的油纸包,递上一叠厚厚的文书。

陈延接过,仔细翻看,心中骇然。文书纸张、印泥、格式无一不真。

这绝非临时仿造,而是早有准备!

是谁?谁有如此大的能量,又能如此精准地掌握他们的行踪?

而且不止路引,还有一张张户籍证明。全部盖好了官印。

“过了前方十多里,便有临安府的巡检司水寨。凭此路引,可保无虞。”

“到了临安也不必惊慌,知府是自家人。”

“对了,不远处的安南水寨已经被夷平,大家不必惊慌。”

黑衣人首领说完,微微一颔首,不再多言。

如同来时一样,这些黑衣人又如鬼魅般迅速散入两岸山林,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满船惊魂未定、面面相觑的众人。

船队继续前行。

果然,两个时辰后,便望见一座飘扬着大明旗帜的水寨。

只是,巡检并未做任何检查。

顺利进入大明后,他们在临安府治所——建水靠岸。

“好一座雄城!”

众人下船,便将船只停靠码头,转向陆路。

当他们走进建水古城东门时,饶是见识过安南国都,却也不由得被这雄伟的城池镇住!

东门之上为朝阳楼,五开间,三进间,三重檐歌山顶。朝阳楼城墙长77米,宽26米;楼高24.5米,进深12.31米,面阔26.8米,以48根巨大的木柱支撑。

朝阳楼上,硕大斗拱外,“雄镇东南”四个大字气势磅礴,摄人心神。

东南,自然是安南。

一行人从安南而来,在故??土亲眼目睹汉家威仪,不由得五味杂陈。

穿过深邃的门洞,许多人忍不住流下泪来。

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文明气息,让他们漂泊无依的心,终于找到了落脚点……

安稳下来后,便是抉择的时刻。

一部分家族归心似箭,在休整数十日后,选持路引户籍,继续出发,前往湖广、福建、浙江等地的祖籍所在。

而另一部分人,包括陈延、李琨等,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却决定留在建水。

“我陈家祖籍福州,但已五代未曾归乡,族中还有几人相识?这份路引虽真,但终究难以解决根本。”

陈延对留下的几人分析道。

“建水乃滇南重镇,商贸繁盛,云南光复数十载,前些年又刚攻灭麓川,有无数机遇。”

“而且,云南距安南不远,元江直通海防,将来即便兰芳做大,也需要与懂大明、懂安南的商人打交道。”

“我们在此,既能求个安稳,又能发挥所长,岂不比回到陌生祖地重新挣扎要强?”

……

当然,回家也未必不好,国人向来有落叶归根的习惯,说不定回家之后,还有更大的机遇。

告别时,众人相拥而泣,互道珍重,相约他日书信往来。

临安府的确很适合这些华商扎根。

且不说临安府学,建水州学,为家族下一代保障了教育。

就说本地的锡矿、药材、茶叶,也有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于是,陈延等人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手腕,快与本地马帮和官府搭上线,做起了滇南与安南边境的生意。

甚至开始拓展茶马古道。

望着古城街道上往来的马帮,明远神采奕奕:

“陈叔,这里将是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