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红本子里的黑账(2 / 2)

我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渐亮的天光,忽然觉得,父亲说得对。

有些根,拔不得。

而我们,才刚刚开始生根。第203章 数据闭环,模式确立

雪化了,山路上泥泞未干,我踩着湿滑的石阶一步步走下,背包里装着父亲那本烧焦边角的笔记本。

它不再是一本无人问津的遗物,而是被扫描进“根系计划”数据库的首件原始档案,编号001。

回到城市已是午后。

孙公益站在投影幕前,神情肃穆,像是即将宣布一场革命的开始。

“从今天起,‘根系计划’正式进入2.0时代。”他声音不高,却像一把刀划破空气,“我们将全面启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每一笔服务记录、每一次积分流转、每一份健康档案更新,都将被加密上链,不可篡改,永久可溯。”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屏幕上缓缓展开一张全球节点分布图,蓝光闪烁,连接着三十多个试点村庄与城市支援中心。

每一个光点,都是一座正在苏醒的信任基站。

“我们还开放了数据接口权限。”孙公益继续说道,“国家审计署、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第三方公益评估机构,都可以实时调阅底层数据。透明,不再是口号,而是机制。”

我坐在角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幕。

父亲如果能看到这一天,会不会也像我一样,胸口发烫,眼眶发热?

就在这时,张分析师走上台,手里拿着一份红皮报告。

“这是首期《乡村公益信用指数报告》。”她语气平静,却带着克制的骄傲,“试点村综合评分位列全省第一,其中‘服务真实性’‘资金使用效率’‘群众满意度’三项指标,打破历史纪录。”

台下有人低声惊呼。

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一个由外卖员发起的草根项目,竟成了全省标杆。

央视记者挤在门外,镜头对准我说:“林先生,有人说你是幸运的网红,您怎么看?”

我笑了笑,没回答。

幸运?

我在凌晨三点的数据库里熬过,在陈世昌的威胁电话中守过,在父亲坟前跪着发过誓。

这不是流量的馈赠,是无数双粗糙的手,托着这个系统一寸寸立起来的。

晚上,我独自回到山中。

坟前积雪已融,泥土松软,一棵小树苗静静立在那里,是我前些天亲手栽下的槐树。

据说,槐树有根,深扎于土,百年不倒。

我放下白菊,轻声说:“爸,钟修好了,账也清了。”

话音落下的瞬间,手机震动。

赵评估员的消息跳出来:“纪检组已进驻村庄,陈世昌被带走协助调查。”

我盯着那行字,很久没有动。

没有欢呼,没有释然,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平静。

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

而我,等的就是这一刻。

正要收起手机,铃声又响。是张分析师。

“林致远,”她语气凝重,“我们发现李维汉最近频繁接触一家海外媒体——《环球视线》。他们正在筹备一期专题,标题叫《中国公益泡沫:一场精心包装的叙事骗局》。”

我站在坟前,风穿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响声。

原来,他不打算在明面上打了。

“准备怎么回应?”她问。

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抬头望向远处的城市灯火,像一片星河铺展在夜幕之下。

“让他们拍。”我终于开口,嘴角微微扬起,“让他们把镜头对准吴奶奶的时间币存折,对准那些靠积分换到救命药的老人,对准每一个说‘林小哥是好人’的声音。”

顿了顿,我低声说:“好啊,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根系。”

回到住处已是深夜。屋内漆黑,只有电脑屏幕亮起一道幽蓝的光。

我输入多重密钥,登录一个从未向任何人展示的页面——暗网监控终端。

这里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与通信记录的自动抓取流。

一行行数据如瀑布般滚落。

突然,一条新记录跳了出来:

> 【代号更新】

> 原代号:“x”

> 新代号:“钟摆”

> 行动阶段:准备就绪

> 信息摘要:叙事重构程序启动,目标节点同步中……

我盯着那两个字——“钟摆”。

仿佛听见了某种古老的钟声,在黑暗中缓缓摇动,试图将一切推回原点。

手指在键盘上停顿片刻,我缓缓敲下一行字,发送至加密日志:

“那就让我成为那个,敲钟的人。”

屏幕熄灭,房间重归寂静。

可我知道,风,已经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