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歌声里的秘密(2 / 2)

他们嗅到了威胁。

而此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一切完整记录下来,让世界看到,真正的非遗,不只是技艺,更是信仰、语言与文化的集合体。

我抬头,望向远处那片雾气缭绕的山林。

这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你以为找到了源头?其实……还有更古老的版本。”

电话挂断的瞬间,我握紧手机,心跳仿佛漏了一拍。

这通突如其来的神秘来电,像一记闷雷,在我心中掀起滔天波澜。

但此刻,我还不能分心。

因为就在十分钟前,我才刚刚结束一场意义重大的记者发布会。

【文化认同,再次交锋】

火种计划自启动以来,一直是舆论的焦点。

而随着我们在西南山区发现那段“纸歌”视频,并完整记录下最原始的造纸技艺后,周鸿涛的律师团终于坐不住了。

他们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大打“文化纯正性”的牌,试图将我们塑造成“猎奇式挖掘”的文化剥削者。

“偏远地区的古老技艺确实有其价值,但它们是否适合被广泛推广?”发言人语气咄咄逼人,“林致远先生的团队,难道不是在利用这些‘原生态’来博取流量与资本?”

现场气氛紧张,记者们纷纷举起话筒,等待我的回应。

我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平静却坚定:“文化的多样性,恰恰是我们复兴的意义所在。”

我继续说道:“所谓非遗,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机构可以垄断的资源,它属于整个民族的记忆。我们所做的,不是取代谁,而是让那些濒临消失的声音,有机会被听见。”

“如果周先生认为现代传播和市场逻辑才是唯一路径,那我只能说,他理解的文化是冰冷的。”我顿了顿,声音略微抬高,“而我们要做的,是让文化有温度地活下去。”

这一番话,赢得了现场一阵掌声,不少观众通过直播平台留言支持。

连一向中立的赵主编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林致远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文化守护者应有的姿态。”

然而,我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真正的大战,才刚刚开始。

【火种计划,全面升级】

发布会当天,我们宣布正式启动“火种·源流计划”。

这是一个集抢救性记录、数字化保存、公众教育于一体的文化工程。

我们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资助非遗传承人的生活保障和技术整理;同时上线了“火种学习平台”,首批课程包括古法造纸、手工剪纸、传统刺绣等十项技艺,开放给全国用户免费学习。

消息一经发布,注册人数瞬间突破十万。

有人评论说:“原来传统文化也可以这么亲切。”也有人说:“这才是我们年轻人愿意参与的文化复兴。”

谢明远看着后台数据,激动得几乎语无伦次:“林哥,我们真的做到了!”

我笑了笑,但内心却并未完全放松。

就在这场发布会结束后不久,那通陌生来电就打了进来。

“你以为找到了源头?其实……还有更古老的版本。”

我站在发布会会场外的台阶上,望着夜空中的月亮,思绪万千。

是谁?为什么会知道我在找什么?又为什么要提醒我?

这背后,一定藏着更深的秘密。

我必须找到那个打电话的人。

而这,只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