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星火不息,人间可期(2 / 2)

网络上,“善意不该被封口”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有人评论说:“他们只是想做好事,为什么要被封杀?”

也有人说:“林致远不是英雄,但他让平凡的人相信善良可以改变世界。”

我合上手机,心中却并无太多轻松感。

真正决定命运的一击,还未到来。

下午三点五十九分,胡教育专家传来一条简短的信息:

“我准备了一份《城乡教育资源流动试点报告》,建议借鉴‘共联体’模式建立‘公益+教育’联动体系。”

我盯着这条信息看了许久。

然后轻轻合上笔记本电脑,望向窗外渐渐西斜的日光。

夜幕终将再次降临,而属于我的故事,还在继续。

下午四点,会议室的空调冷气开得很足。

我站在后排,看着胡教育专家走上发言席,手中那本《城乡教育资源流动试点报告》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纸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他的声音沉稳有力,“过去一年间,‘共联体公益联盟’模式已经在多个社区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可复制性。我们发现,在基层治理的空白地带,这种由民间力量主导、政府支持的协作机制,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也激发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停在我身上,微微点头。

“因此,我提议将‘共联体’模式引入城乡教育资源流动体系建设中,构建‘公益+教育’的联动体系。这不仅能打破区域壁垒,更能在根本上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现场一片哗然。

市教委的一位副主任立刻接话:“这个建议具有前瞻性,我们将认真研究,并考虑将其纳入明年的教育改革重点方向。”

掌声响起,我握紧拳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

我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政策转向,而是对我们多年努力的一种认可。

我们的模式,正在被看见,被接纳。

会议结束后,我匆匆赶回办公室,冯社会活动家已经在那里等我。

“你看到新闻了吗?”他把手机递给我。

屏幕上是刚发布的《城市治理新范式白皮书》,封面赫然是“共联体:从公益实验到社会治理新模式”的字样。

内容详实,数据支撑充分,几乎是对我们一路走来的完整复刻和理论升华。

“这份白皮书已经被十多个城市的政府部门索要。”冯叔嘴角带着笑意,“有三个地级市已经表示愿意试点推广。”

我愣住了,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这就是我们最初的梦想吗?让善意流动,让改变发生?

夜幕降临,我换上西装,走进电视台演播厅。

聚光灯打下来的时候,我有些恍惚。

主持人是个干练的女人,她微笑着看向镜头:“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共联体’模式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林致远先生。林先生,您认为‘共联体’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我深吸一口气,望向镜头。

“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让每个人相信,改变是可以发生的。”我说,“只要有人愿意行动,善意就不会沉默。”

节目结束时已是晚上九点多,我走出演播厅,夜风轻拂,吹散了我眉间的疲惫。

抬头望去,远处万家灯火如星河倒映,仿佛整座城市都在为我们点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