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风起青萍,暗涌未平(1 / 2)

清晨六点,天还未亮透,城市还沉浸在昨夜的余温里。

我站在电视台演播厅门口,西装领口还带着录制时残留的粉底味。

手机震动着响起,来电显示是蒋志愿者领袖。

“林哥,出事了。”她的声音低沉而急促,“卫议员那边已经动作了,他背后有几家大媒体资源,准备发起舆论反攻。”

我心里猛地一沉,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昨晚节目结束前那个画面——主持人话音刚落,镜头扫过台下观众席时,我分明看见坐在后排的卫议员脸色阴沉如墨,嘴唇抿成一条直线,眼中闪烁着不甘与愤怒。

我没说话,只是握紧了手机,指节微微发白。

“他们不会善罢甘休。”蒋继续说,“我已经让团队开始监控动向,但我们需要提前做应对方案。”

“我知道。”我低声回应,喉咙有些干涩,“你先稳住前线的人,别让他们乱了阵脚。”

挂断电话后,我靠在冰冷的石柱上,望着东方初露的微光,思绪却沉入了更深的黑暗。

我们赢了吗?不,远没有。

那一晚,掌声雷动、灯光璀璨,仿佛一切都走向了光明。

可我知道,真正的战场从来不在舞台之上,而在看不见的角落,在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网中。

卫议员不会轻易认输,他的背后,还有李维汉,还有那个一直躲在幕后的陈世昌。

想到这里,我掏出手机,拨通了冯社会活动家的号码。

上午十点,冯叔的办公室里,茶香袅袅,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凝重。

我坐在会议桌主位,面前是胡教育专家、蒋志愿者领袖,还有几位“共联体”项目的核心成员。

每个人都神情肃穆,显然都知道眼下局势不容乐观。

“我们不能被动防守。”我开口道,“与其等着他们来打,不如我们主动出击。”

众人目光投来,等待我的进一步解释。

“我想建立一个‘共联体声音矩阵’。”我缓缓说道,“以自媒体平台为核心,整合所有受益者、志愿者、社区代表的声音,用真实的故事和数据去对抗他们的舆论攻击。”

冯叔点了点头:“这个思路很好,能形成持续输出的能力,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

胡教授接过话题:“我可以协调高校的社会学研究团队,帮你们梳理案例,提炼价值点,把故事讲得更有深度。”

蒋也补充道:“我们手头有几个特别感人的视频素材,都是受助家庭的真实反馈,可以剪辑成系列短视频投放出去。”

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仿佛一场风暴即将来临前的短暂平静。

下午两点,朱社区代表带着几位老人家属走进“共联体”总部,情绪激动。

“林先生,我们知道你们现在正被人质疑。”一位老太太紧紧握住我的手,眼角泛着泪光,“但我们想说,我们不是被施舍的对象,而是被尊重的人。你们做的事,是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我心头一热,眼眶竟有些湿润。

“谢谢你们愿意站出来。”我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我们会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人听见。”

我立刻安排拍摄团队跟进,将这些真实的声音转化为最有力的反击武器。

看着老人们在镜头前讲述自己如何从孤独无助到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我更加坚定了信念——这不仅仅是一场舆论战,更是一次关于信念与尊严的较量。

傍晚时分,夕阳染红了整座城市的天际线,我独自一人站在“共联体”总部顶楼的露台上,俯瞰这座灯火渐起的城市。

远处的霓虹灯闪烁着,像是无数双注视的眼睛。

但我已经准备好了。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再次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