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贤尖细的嗓音再次响起:“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话音未落,站在文官队伍末尾的赵志淳便率先迈出行列,向前一步,双手抱拳,躬身说道:“启奏陛下,李侯与家父联名,让臣呈上奏折。为保大西北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恳请陛下成全!”
说罢,他从宽大的袖子里抽出一本奏折,双手高高举过头顶,姿态恭敬。
贞启帝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微微挥了挥手。
一名小太监立刻低着头,迈着细碎的步子快步走下丹陛,从赵志淳手中接过奏折,又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走回御前,将奏折递给付贤,付贤再双手捧着,呈给贞启帝。
贞启帝接过奏折,指尖划过封面的明黄绸缎,心中暗自思忖: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若是以往,李青的密信他大可装作未曾看见,可如今在百官面前公然呈上奏折,便是想避也避不开了。
他快速浏览了一遍奏折,随后抬眼看向赵志淳,沉声道:“李青想要钱粮,银子用于修建城防,粮食供养边防军,这些朕都可以理解,也确实是为了大西北的安稳。但是,将萱灵公主嫁过去,这与繁荣昌盛又有什么关系?”
赵志淳依旧躬身抱拳,低头答道:“回陛下,李侯恳请陛下将公主嫁往西北,一来可了却公主的婚姻大事,二来能借此增进君臣情谊,让西北军民更感陛下恩宠,岂不两全其美?”
“哼,两全其美?”
贞启帝心中冷笑,暗自腹诽:朕需要跟你们这种人增进什么情谊?
面上却只是淡淡一笑,目光不动声色地扫向站在右侧第三个位置的孟皓清。
只见孟皓清垂着眼帘,双手拢在朝服袖子里,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仿佛殿上的争论与他毫无关系。
这副姿态,可把贞启帝急得心头直冒火:这小子,都这时候了还装聋作哑,就不能主动站出来说句话吗?
此时,殿下文武百官见赵志淳开了头,便纷纷按捺不住,接二连三地出列奏请。
和往常商议要事时一样,赞同的、反对的各执一词,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殿内顿时热闹了不少。
只是仔细听来,这次主张同意和亲的声音,相较以往类似议题,明显稀疏了许多,反对的声浪反倒隐隐占了上风。
就在众人争执不休之际,一直沉默不语的孟皓清终于有了动作。
他从队列中从容走出,身姿挺拔如松,对着龙椅上的贞启帝深深一抱拳,语气沉稳而坚定地说道:“禀陛下,臣认为此事不妥。”
话音刚落,殿内的议论声瞬间小了下去,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孟皓清继续说道:“其一,大西北地处边陲,常年风沙肆虐,气候苦寒,条件远非东都可比,实在不宜萱灵久居生活。
其二,这位赵公子的名声,在坊间早已传开,说是声名狼藉亦不为过。
他的劣迹能从千里之外的松州,一路传到我们东都来,人尽皆知,其品行之不堪,可想而知。
如此人物……不配与公主婚配。”
最后几个字,孟皓清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殿内一时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