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南方传闻(2 / 2)

秦人的悠闲生活 张九文 1794 字 15小时前

张良后退一步,行礼道:“县令好意,我心领了,我只想留在这里教书,我也只会教书。”

“唉……”

县令摇头叹道:“我不该说这些的,我知道你们这些夫子就只想教书,从未想过入仕为吏。”

张良拿着竹筐离开了。

家中,矩正在看着书,他与熊猫躺在木板上,头枕在熊猫厚实的背上。

张良回来之后,便将鱼杀了,他又从水缸中拿出一块豆腐。

因家中从来没有门,谁家的人都可以进入自己的竹屋,有时张良回家就会见到案上放着一堆肉菜,或者是家里被打扫一番。

只有书架上的书一直都是整齐的。

家里没有财物,只有书籍。

这豆腐多半是老乡长派人送来的,张良切好的豆腐用来炖鱼吃。

豆腐肯定是去关中找活干的年轻人回来,他们顺手就会从关中带一些蜀中没有的东西。

张良在蜀中吃过几次豆腐,但从未在蜀中吃到过豆花,唯一一次吃到豆花是在潼关。

一年多过去了,张良至今记得那碗豆花的滋味。

只是蜀中的人还不会做豆腐,只能看到运送而来的老豆腐。

有老豆腐吃也该知足了,张良煮着鱼汤,又道:“那几个桂林郡的孩子住在那里。”

矩回道:“住在江边。”

言罢,矩又问道:“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从桂林郡来的人家,以前来蜀中的桂林郡人多吗?”

“不多。”

张良简短回了一句话。

矩颔首没有再多言。

其实,此刻的张良还在想着那个县令的话,入仕为吏?

本来,帮助县令其实已是很冒险的事,张良不觉得自己这个假身份是天衣无缝的,但接替别人的人生本就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

有些谎,一旦说了。

那就是一辈子。

张良眼神看着燃烧的火,接替了别人的人生,一旦接替就是一辈子的事。

这辈子都要背负着这个名字活着。

当然,他也可以一走了之,继续过着与秦军东躲西藏的生活,但张良已习惯了这种宁静,已习惯了这个名字。

只要这里的人们喊一声韩夫子,张良都会下意识的回头。

这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了。

又过了一个月,蜀中就要入秋了,家里的大熊猫又带来了一窝小熊猫回家。

好似这头大熊猫告知它们,这里有一个大户,吃他家的还不会被赶走。

如此一来,张良家中的熊猫又多了五头。

矩刚砍了一车的竹子回来,疲惫地道:“韩夫子,怎么又来了三头。”

张良数了数,确实多了三头,在他批改孩子们的论语默写时,不知何时家里又多了三头熊。

不过张良也不在意,目光正在孩子们的作业,又道:“再去砍一些竹子吧。”

矩将一车的竹子都抬了下来,他痛苦地哀嚎了一声,又要进山砍竹子了。

矩很喜欢蜀中,但他不喜蜀中的竹子,巴蜀大山的竹子实在是太多了,砍都砍不完,更有一种越砍越多的感觉。

时隔两个月,吕马童又回来了,他走入张良的家中,抱起一只小熊猫,笑道:“你怎么养了这些牲口。”

张良道:“他们又不吃粮食,给他们吃笋与竹子就好了。”

吕马童道:“屠雎大将军奉丞相府之命,从桂林郡迁民五万户入蜀中。”

张良又是颔首,目光看着孩子们默写的论语,稍有蹙眉,心中暗想与官吏往来的次数越多,与吕马童这样的校尉交往越久,可能这个假身份会被越早拆穿。

吕马童又道:“韩夫子,这是何人?”

矩咧嘴一笑,笑得还有些憨厚地道:“我是矩,从河西走廊来的支教夫子。”

吕马童颔首道:“我看过调任文书,有你这么一个。”

矩又道:“将军如今在南方吗?”

吕马童坐下来道:“去了一趟桂林郡,喂了一个夏天的蚊子,当真是受罪。”

张良冷哼道:“在蜀中你就不喂蚊子了?”

吕马童道:“你没去过南方,你不知道桂林郡的蚊子有多毒,遮天蔽日成群成片。”

矩又好奇了问起了桂林郡的事。

见到这个孩子一脸崇拜的眼神,吕马童也就讲起了他在桂林郡看到的山水风光。

张良搁下纸张,他想到了当年皇帝不计代价发动了南征,没想到也过去十余年了,因南征留下的伤痛与代价也在这十余年间缓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