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驻暹罗之后,第四师团更是如鱼得水。此地风景宜人,几无顽强抵抗,百姓态度友善,正合了大阪人“贩夫走卒”善经商的天性。
自去年驻防以来,他们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经济建设”之中——卖米贩油、制豆腐、运鸡蛋,小日子过得颇为滋润。
这一回,他们确是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匆匆投入战场。很快,该师团便向守军阵地发起了试探性进攻。
此时的防线,在经过司令部和滇省驻军多次学习与整建后,已构筑得颇具章法。阵地外围堑壕纵横、层层交错、相互依托,形成了系统的防御体系。
更在前沿布设了大量混凝土三角锥、铁丝网,并配属多个火力点,以有效阻击坦克与步兵冲击。半地下式碉堡星罗棋布,既能承受炮火轰击,又可随时组织反击。
然而,这一切严阵以待的工事并未迎来预想中的激战。对方仅发动了小规模的袭扰。开几炮,组织步兵稍作冲击,便迅速撤离。
各地防线虽频频遭遇袭击,但对方始终“打了就跑”,从未发生真正像样的战斗。这一反常态势令前线指挥官困惑不已,却也让某些人暗自得意。
其中最得意的莫过于虞老爷子。他原本奉命带队迎敌,心中尚有几分压力,见此情形顿时有了主意。他不但命令何书光组织部队发起反攻,还特意申请支援,将虞啸卿的教导队也调上了前线。
于是每日战报写得天花乱坠、捷报频传;而唐基则天天去指挥部“诉苦”。当然,每次发完牢骚,他总不忘留下几根“心意”,感谢对方耐心倾听。
如此一来,我军侧翼安稳无忧,各部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全力进攻。整个战线攻势如潮,各部队毫不松懈,持续向敌军发起猛烈打击!
第二十二师此刻正处于一种从容不迫的作战节奏中。邱师长将伏击阵地巧妙设于乐可西侧三公里处的一片林区。林间土路穿行而过,两侧却是一片开阔地带,形成了天然的猎场。
茂密的树木为伏击士兵提供了极佳的隐蔽,而任何试图主动进攻的一方,都不得不暴露在这片开阔地上,成为守军的活靶子。
邱师长的部队以逸待劳,从容不迫地进行射击。按照他的要求,每个轻机枪班都必须准备三个备用阵地。他更要求连排长亲自确定各阵地间转移路线,让鬼子掷弹筒难以发挥威力。这些榴弹还常常被树枝挂住,鬼子往往只能依靠步枪和机枪还击。
更致命的是,他们完全暴露在开阔地带,成了明显的靶子。不时还有盟军战机俯冲扫射,让他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与此同时,22师主攻部队在夺取乐可后,正快速向周边地区扫荡,全力清剿残余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