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新的援助(1 / 2)

这份来自前线的战报,在花旗国内引发了巨大轰动。尽管此时的花旗在南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胜利,但阿留申群岛的战事却始终令人头疼。

那又是一场各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的作战,是以绝对制空权、绝对制海权,以及优势兵力围攻两座孤岛。

岛上的鬼子甚至缺乏弹药和粮食,彼此难以呼应。然而即便如此,战事仍导致己方遭受重大伤亡。尽管多数损失源于非战斗减员,但这足以促使花旗军方重新评估登陆作战的实际效能。

他们意识到,这样的军事行动不仅需要专门的登陆艇、舰队支援、空中轰炸,还离不开庞大的后勤支持与医疗保障,更要时刻防备小鬼子神出鬼没的袭扰。此外,还有特种作战津贴、抚恤金等高昂开支。

在此横向对比之下,华夏战场显得尤为高效,堪称一笔回报极高的战略投资。不少参谋官和军事评论员纷纷建议加大对华援助,认为这能以更小代价牵制更多鬼子。

一位参谋长在联席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投入其实非常有限,先生们,这点经费若投向东线,恐怕连一丝水花都溅不起。更何况大部分物资是直接用于他们国内。我建议设立专款,将资源集中用于缅南反攻。以当前形势,一鼓作气拿下该地区并非难事:敌军不足五万,甚至可能更少。远征军却有十多万,再加上约翰牛的五个旅,兵力绰绰有余。”

“不,我持反对意见,”另一位将军反驳道,“这批力量不应投入缅南,而应当固守现有防线,将重心放在机场建设上。只要机场建成,我们的b-17轰炸机群便能覆盖整个东南亚。一旦打通滇省与红河的通道,我们甚至占据那里可以空袭宝岛。若拿下该岛,就等于获得了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而且威胁整个东南亚驻军。这样东瀛将无法腾出手来全力投入太平洋战场。”

也有人提出第三种观点:“为什么不在华夏本土发起反攻?我相信他们的政府也会支持这一战略。目前我们已有不少人员驻在山城,协同作战更加便利,不是吗?”

在一片争论声中,一位冷静的声音作出总结:“我认为,此事不应由我们远在万里之外贸然断定。不如我们一起听听stillwell将军的意见。他最清楚当地实情。同时,更应当倾听华夏军官,特别是参加过我们培训的军官们的看法。他们,才真正理解那里的战场。”

意见传回盟军指挥部,stillwell将军当即飞抵滇省,与诸位高级将领进行紧急磋商。然而此次商谈却进展艰难,气氛凝重,双方各执一词,眼看便有谈崩之势。

辞公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指挥部里来回踱步,心中连连叫苦:这两个老顽固,一个比一个强硬,都要绝对的主导权,都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己方利益。这还怎么谈得拢?

正当他举棋不定、一筹莫展之际,何参谋长却笑呵呵地踱步而来,语气轻松得像是在闲话家常:“stillwell提出,想亲自听听两位师长的意见。辞公,您看……?”

辞公低着头,长长叹了一口气:“事到如今,也只能试一试了。可他的作战计划全在境外,我们怎可能把精锐全部拉出国门,交给别人指挥?更何况,那两位师长,未必真有能看透这盘棋的格局啊。”

何参谋长微微一笑,目光若有深意地瞥向他:“听说林师长是您的学生?常伴左右、耳濡目染,见识想必不凡。他应当……最能体察您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