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吾辈朝臣之楷模!(1 / 2)

“翰林院近日出了个秉笔直书的诤臣?”

沈坤闻言一怔,这种事我怎么一点不知道?

哦对!

如果非要强行联系的话,翰林院最近还真是出了一个曾经骗到过皇上廷杖的“诤臣”。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如今干脆连馆课都不上的鄢懋卿。

不过这完全是被陈英达吹捧出来的,翰林院的官员与庶吉士都只是不愿与陈英达这个倔老头争辩,听一听也就罢了,其实没几个人是真心实意的信服。

至于能够为翰林院中能够为倭患公开发声的诤臣……

沈坤一时之间更加想不出来会是谁了。

毕竟自他中了状元出任翰林院修撰之后,因为两次尝试上疏奏明倭患之事,非但没有得到皇上的任何回应,还因此受到了翰林学士的私下警告。

自那之后,翰林院有几位此前待他还算不错的上官就开始疏远于他,而他也被调去做起了修撰前朝实录这等无关紧要的事情。

反倒是与他一同进入翰林院出任编修的榜眼潘晟和探花邢一凤,如今在院内颇受几位学士重用。

至于在他面前明确表示“当仁不让”的鄢懋卿嘛……

看他如今做的事情,沈坤也觉得也不太靠谱。

毕竟一个真正正直的人,应该做不出剽窃他人文章的下作事来,因此才对吴承恩说“先走一步看一步”。

心中带着这样的疑问。

沈坤领着吴承恩从房内快步出来,迎接上了崔恒:

“良育兄,不知你说的这位肯为东南倭患发声的诤臣究竟是谁?”

“你自己看吧!”

崔恒一把将手中的书籍拍在沈坤胸口,颇为豪放的道。

沈坤连忙用手接住,放眼看去。

只见这书的扉页上应有四个楷体大字,名为《破倭记(二)》。

这三个字的侧面还有一列小字:

——牛笔山人著。

“欸?!”

沈坤不由的又愣了一下,还疑惑的看了凑在一旁的吴承恩一眼,这不正是鄢懋卿的自号么?

那日吴承恩将为鄢懋卿撰写文章的事大包大揽下来之后。

他因为在翰林院琐事实在繁忙,便没有再分心过问此事,就连去鄢宅送文章都是吴承恩自己去送的。

因此根本不知道吴承恩究竟写了什么文章,文章中又写了什么内容,只知这个小舅子将文章送去鄢宅之后,鄢懋卿看起来十分满意……

“……”

迎着沈坤疑惑的目光,吴承恩眉头紧锁,微微颔首。

意思是说:姐夫,这书就是我写的,你看,上面没有我的署名!

“……”

沈坤会意,心中却更加疑惑。

如果只是剽窃吴承恩的文章刊印出版,怎么能叫做为公然倭患发声呢,这应该最多只能算是铺垫吧?

难道问题就出在这书里?

“良育兄,先请进屋落座,我先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再说不迟。”

沈坤随即将崔恒引入客堂,交待家仆为其斟茶,自己则捧着书细细查看起来。

“伯载贤弟不必在意我,自便便是。”

崔恒也并不催促,只是坐在一旁笑盈盈的望着他,观察他看过书后是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