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科考舞弊(1 / 2)

溪午未闻钟 星星的泡沫 1179 字 16小时前

还没等宁百棠想明白,林泳思这边已经退堂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衙役带走,关入大牢,他急得直跺脚,赶紧回家想办法筹钱。

贾家与他们还有些沾亲带故的亲戚关系,不然最开始他也不能将管束不了的儿子交给宁远私塾,一会儿他备上厚礼,先让母亲出面,去求求情。

自己还是想办法在私下里去向林泳思赔不是吧,希望这位年轻的大人,看在钱财与他的诚意上,能给儿子留条活路。

林泳思如果知道宁百棠此时想些什么,恐怕会笑他如此沉不住气。

宁春和就是个愣头青,年轻气盛,想来没那个头脑临时编瞎话骗人,那他受刑之后,交代的口供就有很高的可信度。

他说他只打了贾咏一下,而且临离开时,起居室的门并没有关,第二天看到关着的门以为是贾咏清醒之后自己关上的。

可李闻溪现场验尸的结果,贾咏是被人反复击打头部而死亡的,且现场被收拾得很干净,书桌上不仅没有他经常写剩下来的纸,更是连文房四宝都不全,缺个砚台。

正经教书先生,自己的起居之所缺了个砚台。之前他们以为是原先的老砚台可能坏了,被贾咏自己扔了,新的还没来得及送来。

做为家境不错,生活考究,性子带着点古怪的酸文人,想找个合适得用的名贵砚台可不是容易的事,一般的东西轻易入不了他的眼,存在空窗期也合理。

可现在看来,这砚台分明就是凶器本身,被凶手一起携带着离开了现场也说不定呢。

而且贾咏醉酒后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为何字字句句都透着一股科考舞弊的嫌疑呢?

此番科举取仕,除了考题不是自己出的以外,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可都是由淮安府操持的,如若有任何纰漏,他林泳思都首当其冲!玩笑不得!

退了堂后,他命榆树将本次乡试中举名单并他们的试卷拿来,一一看过去。

张照兴排在榜尾,倒数第二的位置,华岑的排名相对靠前,在第五名。

在看完两人的答卷后,林泳思觉得这位次排的很中肯,张照兴的文章,重在辞藻华丽,言之有些空洞无物,全是上了年纪的老学究最爱写的假大空套路。

他能中举,恐怕还得得益于此番科考时间仓促,很多人准备不足,让他捡了个漏。

至于华岑的文章,还别说,灵气十足,引经据典恰到好处,时务论更是显得经验丰富,有几条小建议提得很是巧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行律法的弊端。

如果王爷麾下都是这样的人才,十几岁的年纪就见解独到,何愁治下无贤臣啊!

林泳思读得入迷,忍不住又看了两遍,几乎能将文章背下来了,才恋恋不舍地放下试卷,此等佳作才排第五,他有种想看看前四名试卷的冲动。

此次的解元,得是什么样的人才。

然而看完之后,他便失望了,单论这最后一道时务论,前四名的文章反而还不如华岑,其中不乏空有见解,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的官样文章。

他不由地看向了已经解除糊名的试卷卷首,这是第四名的文章,一个叫马斯贤的,看年纪确实轻些,以他的年纪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还算不错。

可科考看的又不是年纪,他到底为何能拿到第四呢?

林泳思耐住性子,将这几人前面的答案也翻了一遍,才找出症结所在。

他长出一口气,靠在椅背上。

就是说嘛,判卷之人是他联合几个淮安名儒一同审阅,这些试卷也找专人誊抄过,防止有人认出笔记,方方面面防范得很严密,基本不可能存在误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