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无声的捐赠(2 / 2)

他的步伐稳健,背影里带着卸下重担后的从容,以及对新旅程的期待。

……

夜色如墨,何雨柱站在国家博物馆高大的廊柱下,深深吸了一口寒冷的空气。

他意念微动,身边凭空出现数十只沉重的木箱,整齐地码放在冰冷的大理石地面上。

这是他第十五次穿梭往返,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最后一批了。”他喃喃自语,抬手抹去汗水。

随着他目光所及,更多箱子悄然出现,严丝合缝地填满了最后一块空地。

完成这一切后,他转身融入夜色,朝着城西的另一处目的地疾行。

中央银行金库的厚重铁门前,何雨柱屏息凝神。

金库内部的景象在他脑海中清晰浮现,他心念一转。

库房内凭空出现垒得整整齐齐的金砖,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柔和而沉重的光泽。

“百吨黄金,应该能帮上忙吧。”他轻声道,唇角扬起一抹欣慰的弧度。

完成这一切,何雨柱快步返回四合院。

刚踏进房门,他突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扶住门框才勉强站稳。

脑海中那个伴随他重生而来的奇异空间正在剧烈震动,一道道裂缝凭空出现。

他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使命完成了。

翌日清晨,国家博物馆管理员张建国像往常一样打开大门,手中的钥匙串“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这、这是……”他目瞪口呆地看着馆内景象,声音卡在喉咙里。

眼前不是往日开阔的展厅,而是堆叠如山的木箱,从地板直抵天花板,只留下狭窄的通道。

几个闻声赶来的同事同样惊得说不出话,有人下意识地揉着眼睛,怀疑自己还没睡醒。

消息迅速上传,不到一小时,馆长、文物局领导乃至更高级别的负责人全都赶到现场。

众人站在箱山之间,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迷宫。

“打开一个看看。”老馆长声音发颤地指示。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撬开一个箱子,随着木盖掀开,一阵轻微的尘埃扬起。

箱内是精心包裹的陶器,每一件都用软布分隔填充。

“这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一位老专家扶了扶眼镜,声音激动得变了调。

“你看这个纹饰,这是仰韶文化的典型特征!”

又一只箱子被打开,里面是商周的青铜器,绿锈斑驳,铭文清晰。

“这些…这些不都是记载中流失海外的文物吗?”一位女研究员捂住嘴,眼眶瞬间红了。

当第三个箱子里的北宋汝窑瓷盘重现人世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终于忍不住老泪纵横:

“这是我老师毕生追寻的那批瓷器啊!他临终前还念念不忘…”

与此同时,中央银行金库前更是乱成一团。

警卫反复核对身份,金库主管的手颤抖得连钥匙都插不进锁孔。

当厚重的库门终于打开,映入眼帘的金砖让所有人石化在原地。

“昨天清点时还没有这些…”保管员喃喃自语,几乎要瘫软在地。

行长匆忙赶到,面对这超现实的场景,他扶着墙才勉强站稳:“我滴娘则!!!快,快上报!

不不,先…先关上大门,先确保安全……”

两小时后,两份紧急报告放在了几位领导的会议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