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来暑往。
十几载光阴如白驹过隙,时代巨轮轰隆隆地驶入了千禧年。
当年的轧钢厂厨子何雨柱,如今已是名动香江的顶级富豪。
他的发迹史堪称传奇,靠着娄振华留下来的偌大产业为起点。
精准抓住地产黄金期,又大胆涉足新兴行业,每一步都踩在了时代浪潮之巅。
硬是凭着一股闯劲和来自未来的模糊记忆,打造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商业帝国,走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众人提起这位“香江猛人”何雨柱,总会津津乐道于他那同样三位出色的子女,纷纷竖起大拇指。
长子何晓,沉稳内敛,早早展现出惊人的经商天赋和魄力。
何雨柱的商业帝国,如今大半日常事务已交由他打理,做得井井有条。
甚至青出于蓝,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
长女何晓敏,继承了父亲的胆识和母亲的细腻,不愿只做守成之主。
在家中的支持下,她毅然返回了那片父亲时常念叨、并已飞速崛起的的热土——鹏城。
创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与投资公司,目光敏锐地搜寻着未来的之星。
何雨柱对女儿的投资公司格外上心,他凭着记忆,模糊地列出了几个名字和方向。
叮嘱何晓敏:“留意这几类企业,特别是搞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的等。
只要对方有资金需求,不要犹豫,赶紧投资!
初期的那几家,爸给你出钱,投到的股份,平均分给你们兄妹三人。”
何晓敏深知父亲常有惊人之语,且每每应验,她将此视为一种难得的商业直觉。
她不负重托,多方打听,几经波折,根据父亲那有些“稀奇古怪”的嘱托。
真的在茫茫商海中找到了那几家最初名不见经传,甚至有些寒酸的小公司。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费尽周折找到一位还在大学宿舍里埋头编程、天天啃馒头的大学生。
当何晓敏代表公司提出愿意投资一百万,只要求其公司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并表示后续资金不足还可追加时。
那个年轻人瞪大了眼睛,反复确认了好几次,几乎怀疑自己连续熬夜产生了幻觉。
他当时正因为资金匮乏,几乎就要以五十万的价格,将自己辛苦开发出的程序彻底卖断。
类似的情景不断上演。
何晓敏的投资,如同精准的甘霖,洒在了一颗颗尚未破土但注定参天的种子之上。
这些如今还显得稚嫩的公司,在何雨柱模糊的“预言”和何晓敏专业的运作下。
获得了至关重要的初期动力,它们未来的成长轨迹,必将远超这个时代任何人的想象,成为一个个庞大的商业巨擘。
当然,在何雨柱上辈子去世之时,这些公司也仅仅是初露锋芒。
达到了一定的知名度,远未真正到达其辉煌的顶峰。
但这一世,有了何家这笔带着“先知”色彩的雪中送炭。
它们的未来,无疑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何雨柱用这种方式,不仅为子女铺就了通往未来的金桥,更悄然改变了商业历史的进程。
何雨柱的皮鞋踏在香江国际机场的大理石地面上,发出沉稳的声响。
他刚刚从日内瓦辗转欧罗巴再回到香江,四十小时的行程在他脸上刻下不易察觉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