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他我降临(2 / 2)

到时候失去记忆,虽本性不变,但经历积累的智慧,却会损失很多,若这世界意志问题大点,搞不好就得栽在此他我手上。

同时漂泊诸天这么久,也是时候稳定一下,就当重新体验一下凡尘的生活了。

随着这点思绪的流转,太微真灵生灭间,从根源处融合了这个锚。

不同于普通“他我”的融合,太微这具他我因融合了三尸痕迹精粹,所以与寻常他我有很大不同。

此他我一融合,出现在太微感知中的是一条贯穿世界起源的粗壮存在痕迹,这有些像一世体系中,修行者蔓延自身根脚至时间源头留下的韵味。

不同之处在于,承载太微他我的痕迹,并不只是这点功能,还有梳理归元世界根源起源的作用。

用白话来说既是,世界意志不满意其起源来自三方世界群的融合,于是借太微归返“太易”的操作,将三方世界群根源,在混沌时期的演化统合了,并倒转出其演化三大宇宙群的演化纪。

起因是太微前一个他我归返太易时,携带着世界意志向太易追溯,同时,因处于时空世界观下的大体系中,因此,操作限制被绕过了很多。

只是操作的反噬有些大,毕竟更易了过去时空演化的定数,因此,世界将压力倾泻了一些到有太微本质支撑的他我上、让太微处理,其本身,则炼化时空乱流,补齐世界在操作中的缺失。

于是,太微在融合他我后,存在本质,就在时空反噬带来因果劫浊侵袭下,绽放无尽道光,消耗自身绝大部分法力份额,偿还拖延、平衡因果的消耗。

就算现在,太微都超脱一个他我了,后续被世界塑造出的他我,在从根源上点化融合后,诞生的法力也是一样的待遇,留给此身修行的力量都微不可查,但即使微末到不易计数,存在于王青物质身躯上的生物场,在同一时间出现了变化。

链接场域三元顶点的意识大放光芒,一边深入对场域的掌控,一边深化场域的循环,推动三元循环的顶点向更加清轻的方向返还。

随着意识灵光对场域的掌控加强,身躯场域的循环也出现轻微的调整,变得更加和谐,于是变化出现,场域共振共鸣间,接引性灵之光存在本质,于共鸣共振中产生核心,于是元炁显化此身。

元炁循环间,流转身躯细胞以及组成细胞的原子,复制烙印细胞与原子的能量循环结构,在场域共振中,接引元炁本质,于身躯黄金分割点中显化元精。

当然了,这只是出现在王青观到的像,只是他在掌握自身过程中,以自身认知统合后,自然掌握的观法观察到的景象而以,以科学设备观察,就只能判断身体很健康和谐、生命能量场分布规律均匀而以,看不到这些所谓的像。

而随着王青完成对生命场域的掌控与调整,天地间的能量循环大场对自身生命场的影响,就自然的出现在王青的感知中。

随后,王青自然的然的调整着自身的呼吸与动作,更高位的神意在本能的映照中,调整后天思绪,向着先天状态回返,展现着对应的神意。

王青精炁神三元本质,在天地间的能量循环场中接受淬炼与滋养,影藏在天地能量循环大场中的天地运行秩序,也在过程中,被王青自身三元循环慢慢解析复制,如此,末法时代的修行之门向王青打开。

修行体系与科学体系也在此分道扬镳,两者的不同,也就这点不起眼的不同。

科学体系以外在感触理解世界,再以对世界的理解建造设备,从宏观到微观,从粒子到能量场,以种种认知、复现宇宙的种种变化。

最终走向以变化为基、以空间为核心,而容纳万千概念,最终在纬度的顶点,探索存在与规则灵性的本质。

而修行却是以意识感触为基,结合身躯场域,一点点掌握场域的细微变化,一边提升“真我”提高感知感触的灵敏性,一边以提升后的感知感触渗透场域更细微之处,以意识立足的场域基点为基,向根源参破宇宙太初的元炁根源,向下延伸至元炁演化到归墟过程。

提升“真我”在元炁演化过程占据的基点,探索基点下,元炁向归墟演化的无限可能性,并容纳无限概念与变化。

走向以“真我”存在为基,元炁变化为核心,最终成就诸天诸有终极大道之侧面,探索最终极的绝对存在,与最绝对的“无”。

至于说修行体系并非如此,修真流上手就汲取天地灵气,一开始并不需要感悟掌控自身生命场以划分精炁神,其他一些体系对此也少有要求。

但事物的存在总有表征,修真流上手就汲取灵气,是因为所处世界有活跃且有广泛生命满足使用条件的灵气,修行者可以借助灵气等元炁壮大自身三元循环。

有“灵根”的生灵,可以看作此环境下,天然就拥有部分修道流筑基的成果,能通过“灵根”接触天地场域的能量循环,并从中汲取灵气的生命,其他体系也能如此看。

但这些体系下的世界的无天资者,以修道流体系看,不就是没能在此环境下,自然演化出“灵根”的退化者吗?

根基掌控不够完美的情况下,对世界资源的霸占就会增加,就更容易受到世界的反噬,对比修道流的劫数就来的更大。

最后在超脱时,被世界蒙骗,仅仅完成离开世界的范围就当超脱了,可没有成就天之一面的机会,并通过扩大与世界的参差,真正超脱。

真要超脱,看看一世与圣虚体系,其中难度与危险性有多大。

而修道流的出现,是天地间灵气等自由能量,不丰厚甚至块枯寂的时期或世界出现的。

基础更完备、根基更完美、手段更细致,环境限制又超大的情况下,发展演化方向出现不同也是理所应当。

这从修道流更重心性,对灵根根骨、体质年岁等条件不怎么在意就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