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风与顾文山屏息的目光注视下,那名身披赤红色“力士之铠”的武士,迈着沉稳而充满力量感的步伐,走向身旁的合金柜台。柜台表面泛着幽暗的光泽,其上早已提前放置好了他的专属武装,一件专为“力士之铠”的近身格斗风格打造的冷兵器,亦是热能科技与传统武士刀美学的完美结合——“热能太刀”。
它远远不只是一把简单的刀刃这么纯粹,而是一套高度集成、功能完备的近战系统,囊括了刀体本身、极具未来工业美感的一体化刀鞘,以及充当“挂绳”的、连接刀鞘与穿戴者动力外骨骼的,一条由高强度合金与生物肌腱构成的柔性机械臂。这套设计,将武器与穿戴者融为一体,赋予了使用者无与伦比的流畅与效率。
红甲武士那覆有装甲的左手,精准而有力地抓起热能太刀的刀鞘,随即向自己身侧“力士之铠”的裙甲部位伸去。刀鞘后方的机械臂,在接触到力士之铠腰部预留的磁吸感应接口后,内部的伺服马达立刻启动,发出轻微的嗡鸣。
机械臂自动与铠甲无缝相连,并智能地调整角度,始终保持着能够让使用者在任何姿态下,都能以最快速度拔刀的黄金位置。随即,那位红甲武士,以一种古老而又充满力量的仪式感,将太刀从鞘中缓缓抽出。
道场中,顿时响起一股凌冽而悠长的金属摩擦音,那声音如同两块极致坚硬的晶体在互相研磨,尖锐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道。这声音,不知是热能太刀本身采用的特种合金在与刀鞘内壁摩擦时自然发出的,还是使用者在拔刀的一瞬间,刻意为之,以示其锋芒与决心。
在灯光下,只见这柄热能太刀的外形设计,巧妙地保留了传统武士刀那标志性的弧度和单刃开锋,刀身修长而优雅。然而,其材质与内在却已是天壤之别。刀身整体采用了能够承受极高温度、且拥有超高导热性能的特种纳米晶体合金,其表面泛着一种幽暗而深邃的金属光泽,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
它的名字里之所以带有“热能”二字,便是因为其刀身内部,精密地集成了多块高容量固态电池,这些电池能够通过超高功率电阻加热的方式,将海量的能量瞬间集中到刀刃部位,使其在接触到目标的一刹那,便能在微秒之间达到足以熔化或软化任何金属的超高温。
红甲武士随手挽了几个精妙的刀花,刀光在他的身边划出几道凌厉的银弧,动作流畅而迅捷,展现出他与铠甲的完美契合。随后,他那覆盖着装甲的手指,精准地按下了刀把上的一个隐蔽开关。原本闪烁着冷冽寒光的刀刃,如同瞬间被注入了生命般,变得炽热发光,那光芒从刀身内部透出,由暗红迅速转为耀眼的橘红,甚至隐约可见刀锋处有微弱的空间扭曲的现象。
空气中,一股微不可查的“嗡嗡”声也随之响起,那是内部能量系统高速运转、能量流在刀身内奔涌的声音,仿佛饥饿的野兽发出的低吼。红热的刀刃,散发着灼人的温度与毁灭性的气息,看起来威慑十足,令人不寒而栗。
下一刻,道场地面几个隐蔽的舱门无声开启,几个试验用品的靶子机器人从地下平台缓缓升起。它们身形笨拙,由高强度复合材料制成,姿势也是千奇百怪,模拟着各种战斗状态,等待着被检阅。但不过是眨眼之间,那名红甲武士便犹如被激活的程序,开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行动。
他先是猛冲向最近的一个靶子机器人,速度快得令人目不暇接,以一道看似朴实无华、却是力量与精准完美结合的踏步前横斩,刀刃在空中划出一道炽热的弧线。红热的刀刃,只一击,便如同热刀切黄油一般,毫无阻滞地将靶子机器人的厚重躯干从中央劈做两半,内部的线路、液压管和电子组件在超高温下瞬间汽化,发出刺耳的嘶啦声和焦糊味,火花四溅。甚至连带着,一同被切开的还有它的双臂,整个过程中间没有任何的停顿,仿佛那柄能量刃切开的,并非坚硬的合金,而仅仅是虚无的空气一般,留下了一片焦黑而光滑的切面。
紧接着,红甲武士双臂一振,义体铠甲的伺服马达发出低沉的咆哮,他双手持刀,一个流畅而充满爆发力的跨步转身侧劈,刀锋带着毁灭性的热浪,再次砍向身旁的另一个靶子机器人。那炽热的刀刃,以一种令人发指的精度,将对方从左上肩的部位一刀切至右下腰部的位置,精准地剖开了其整个躯干,内部复杂的线路好似被撕裂的血肉般暴露无遗。
随后,他动作迅猛地翻转刀刃,刀尖对准身前的倒数第二个目标,一击突刺,如同毒蛇吐信般,狠狠贯穿了靶子机器人胸口核心处理器的位置,那足以熔化金属的刀尖,瞬间将其内部结构彻底摧毁,发出短暂的过载电流声,然后迅速而干净利落地将武器抽回,只留下一个冒着青烟、焦黑的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