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点兵点将(2 / 2)

状元郎 三戒大师 1785 字 2天前

大门上的一幅是:

‘诗书继世门风正,酒醴传家年景新。’

横批‘诗酒迎新。’

晚辈们也被吸引过来,帮着看歪了正了,同时自会品鉴一番。

“横批真好,化腐朽为神奇,既是酿酒的酒,也是把酒迎春的酒!”春哥儿褒贬皆有道。

“就说我爹的上下联太俗套呗。”苏录笑道:“对联朝外是给人看的,得让乡亲们能看懂啊。”

“哈哈正是!”苏有才高兴道:“换点雅词还不是小意思——芸编绵世门风醇,秬鬯承家年景殷!或者上联用‘缥缃’,下联用‘曲蘖’,是不是就高雅多了?可来往的街坊就看不懂了呀。”

“二叔说得是。”春哥儿点头道:“春联不是对课,是我想岔了。”

“别都杵门口了,贴个对联这么多废话!”大伯娘出来倒水,见家里的男人围着大门口,讨论起学问来了,恨不得泼他们一身。

“都啥时候了,该干嘛干嘛去!”

“哦……”大小男人们这才作鸟兽四散。

贴好对联吃过早饭,大伯娘把桌子一收拾,碗筷刷干净,一家人便扶老携幼准备出发。

这时苏有彭、有喜、有力、有名几个,带着一帮水字辈的小子,来帮忙搬行李了。人多就是好,满天井的大包小包,一趟就全都搬光了……

大伯娘再把家里检查一遍,大伯这才锁上屋门,把钥匙给了苏有彭,让他帮着照看家里。

一家人到了栈桥上,行李已经搬上船,妥帖放好。

老族长大掌作等老辈都来到栈桥,一是给他们送行,二是让他们捎上看喜钱。

“开春儿一定把俩娃娃带回来,给我们看看。”老族长嘱咐道。

“我们可是支了钱的!”苏大吉开玩笑道,引得老老少少大笑不止。

“好。”老爷子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心说看来短时间内,老子也回不来喽。

“开船喽!”船尾的老艄公吆喝一声,和船头年轻的艄公一同撑篙,将歪屁股船驶离了栈桥。

族人们挥着手,一直到看不见船影才转回。

~~

秉着不坐同一条船的家训,苏录哥仨还有苏有才‘两口子’没坐船。

为了适应赤水河的激流险滩,歪屁股船船体窄小,带的东西又多,十四口人一起坐上去,想想就头皮发麻。

当然干娘还是骑着大伯的马……

一行人加紧赶路,只用两刻便到了镇上。

便见太平镇上比昨日热闹不知多少倍,尤其书院那边,更是人头攒动,起码聚了两三千人。

今天又是太平书院一年一度招生的日子。

春哥儿因为要去县里培训,只能把送考的任务拜托给了苏海和程万堂。

这会儿已经开考了,过去也没意义。好在他和秋哥儿一早,就去社学勉励过孩子们,送他们出发了。

一行人便径直来到码头,见马千户果然来给老爷子送行,还带了不少土特产让他捎上。

码头上,还有两条船分外惹眼,一条船上插着‘合江县衙’的红旗,船上的艄公都穿着官府的号衣,还有两名押船的壮班。

另一条船更惹眼,不仅要大一些,而且船头插着一面三尺长、两尺宽的赭黄旗,上书四个醒目无比的大字——

‘奉旨应试!’

这显然是山长入京会试的座船了。

还有一个明证,就是船头立着朱子和……他看到苏录到来,刚想笑又忍住了,板着脸对船舱里道:“神童来了。”

棉布帘子掀开,一个穿着青色圆领官袍的中年人,出舱对苏录拱手笑道:

“本官合江县学训导海瀚,奉县尊之命,前来接苏神童到县学授课!”

“折煞小子了。”苏录赶忙躬身还礼。

那一口琼州腔的海训导,点点头沉声道:“时候不早了,上船出发吧!”

【本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