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知县要来了(2 / 2)

状元郎 三戒大师 1789 字 2天前

山长冷笑说:“你看得完吗?“

苏录答曰:“看得完。”

他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读书可以一目十行而知其大概,然后只消精读一下重点人物的传记和重点事件的记录即可。

对读史来说,这种程度差不多就够了。因为历史的脉络,往往就集中在几个人几件事上……

朱琉闻言翻了翻白眼,但他知道苏录不说狂言,便闷声道:“看得完也没必要看。实在有空,就再看《宋文鉴》和《三朝北盟会编》吧。”

结果苏录去藏书阁找了半个时辰,才发现根本就没收藏这两套书。

坑爹呢这是!

~~

《续通鉴》全名叫《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一部按《资治通鉴》体例,叙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的编年体通史,书院只存有部分,但已经多达三百卷了。哪怕只是快速浏览了重点,苏录都看得头昏脑涨,又绞尽脑汁方写出了这篇《过宋论》。

今天就是交作业的日子……

听苏录说他的《过宋论》是瞎说八道,朱子和很高兴,矜持笑道:“八股文你虽然胜了我一筹,但在史论散文范畴,看来还是没法跟我比的!”

“那当然,朱兄家学渊源,博览群书。哪像我,三天前才开始看史书。”苏录想起李奇宇促狭的‘巨婴’评价,就忍不住暗笑。

“你有自知之明就好,”朱子和便很得意,一天的郁闷都一扫而空道:“如果你虚心求教,我可以指点你一二,当然是在我不忙的时候。”

“一言为定。”苏录笑着点头道。

“我现在就有空……”朱子和便一脸‘快请教我’的小表情。

苏录实在不忍拂了孩子的意,便问了他几个诸如‘高梁河车神的转进路线’,‘《熙陵幸小周后图》真伪’之类的问题,朱子和倒是都认真作答,并没有嫌弃他的问题太无聊。

两人说了好一会儿话,牛先生终于从山长书斋中出来。看到他俩点点头,又拍了拍苏录的肩膀道:“继续努力,我看好你。”

说完便扬长而去,弄得苏录莫名其妙。

朱子和不爽地哼一声,径直进去书斋,对朱琉抱怨道:“什么事儿要聊这么长时间,我们俩都等半天了。”

“牛先生要告假,去省城参加录遗。通过的话,还要参加八月份的秋闱,等看了榜回来,最早也得十月了。”朱琉头疼道:

“他一请长假,谁给他顶三个月的班啊?”

“那就不准他假呗。”朱子和道。

“那怎么能行,断人前程如杀人父母。”朱琉断然摇头道:“哪怕是县学教谕、州学教授说要进京赶考,堂上官也不能拦着啊。何况咱们个民间的书院,哪有拖人家后腿的道理?”

“那叔父你这回还进京赶考不?”朱子和这倒霉孩子,是一点不把苏录当外人。

“原本是打定了主意不再进京赶考了,下辈子就安安心心搞教育了。”不过朱琉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呷一口茶水道:

“但是这半年,拜苏录所赐,感觉文章精进了不少,又有点儿心痒了。”

“心痒就去呗。”朱子和道。

“说得轻巧,这摊子刚铺开,我这一去要是考不中还好,几个月就回来了。万一考中了,谁来接手?会不会所托非人,害了书院的弟子。”朱琉叹气道:

“这些都是得好好考虑的。”

“叔父每次都这么有自信。”朱子和小声道。

“嗯?”朱琉瞪他一眼,朱子和赶紧缩缩脖子。

“此事我自有计较,不用你来操心。”说着他又看一眼苏录道:“下个月合江知县卢昭业要按临书院,你们到时候可得好好表现。”

“是。”苏录应一声,心里还咯噔一声,那不就是父亲科举路上的拦路虎吗?

“他还挺敬业的,跑这么远的地方来视察。”朱子和对卢知县似乎欠缺敬畏,撇撇嘴道:“又要劳民伤财了。”

“把你的态度端正一些,我准备让你在合江考县试了!”朱琉沉声道。

“是。”听说卢知县是自己的县试考官,朱子和的态度马上就端正了。

怕苏录个乡下小子听不懂,朱琉又直白一点道:“知县固然有监督书院之职,但卫所的书院可不归他管,所以他来视察只有一个目地——那就是看看咱们这里,有没有可造之材!”

ps.第几天四更了,记不清了,反正燃就是了。大家都把《状元郎》推到历史类畅销第二了,只能为诸位义父燃烧到底了!求月票和订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