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改革方案(1 / 2)

转过天去,廖勇结束了早六点到八点的巡航后,一落地就急忙赶去宿舍洗漱。

今天他要忙的事情可不少呢,洗漱完毕,廖勇一头就扎进了特遣部队的临时办公室里。

“呦,今个转性了?”过来办事的莱因哈特难得看到廖勇来的这么早,不由地挑了下眉,“来这么早?”

“下午约了华尔特阁下,我得早点准备。”廖勇耸了耸肩,继续开始写文件。

“嚯,临时抱佛脚?”

“拜托,我是临时抱佛脚的人?”廖勇翻了个白眼,“现在不过是最后做个筛选,顺便看看有什么缺漏没有。”

“难说。”莱因哈特回了一句,“你这整的和去答辩一样,至于吗?”

“要是只要个人,那自然不至于。”廖勇说,“我不是之前和你说了吗,我在构思自己的军改思路,陆军方面我有些事情想请教一下华尔特阁下,毕竟现在,虽然有点对不起路易阁下,但是华尔特阁下的指挥水平确实高一些。”

“你这倒想的挺长远。”莱因哈特在司令部的内部系统里处理了一下手里的活,然后和诺埃尔打了个招呼之后,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现在你只是个区区上尉,想要搞军改你起码得是个中将,有必要吗?”

“总得先有点理论支撑不是?”廖勇叹了口气,“我得先确认我的理论没有问题,这样才好在实践里进一步验证不是?”

“你这样子还天天说你是个兵。”莱因哈特翻了个白眼,“我好歹是正经学这个的,你不妨和我讲讲?”

“也行。”廖勇点了点头,打开了桌上的文件。

“我的构想实际上并不算复杂,从历史上看,经过2189年的三军权责划分后,以综合战场的一个标准作战单位,也就是一支主力级作战舰队而言,指挥结构是相对复杂的,根据相关理论,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正如廖勇所说,经过二十二世纪末那次三军权责大划分,联邦国防军的指挥结构也出现了巨大的动荡。

就以廖勇举的例子为例,一支主力舰队的指挥层在大划分以前,实际上比现在要简单很多。在大划分以前,国防军海军是包打一切的,那个时代空军和陆军都更近似于星球内部的防卫力量,而海军则是主要的进攻力量。主力舰队的舰队司令部基本上就是前敌最高司令部,舰队司令就是战场上的最高军事主官。

而在大划分之后,受舰队司令部直接指挥的力量,被直接缩减到了仅限海军舰艇,舰载机和海军陆战队被拆分,分别设立了舰队空军和舰队陆战司令部。而在舰队司令部之上,则是多了一个前线总指挥部的机构,用以统管这三个部门。

这是个典型的也就是所谓的指挥与控制问题,也就是所谓的c2问题。而在c2问题中,复杂的多层级指挥系统虽然不至于说没有优势,但是光过长的ooda循环和信息失真这两条,就足以证明这一模式并不适合现代战场。

因此,在大划分之后,联邦的指挥系统实际上是开了个大倒车,一口气从二十二世纪末期,倒退到了二十世纪中叶。这也就是在上次大战之前,联邦长期处于一个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的状态,武德充沛的吓人。就算开了一波大倒车,靠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前线人员那超强的自适应能力,联邦愣是顶着这种巨大的不利影响,在迄今为止的一百多年里称得上是常胜不败。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上次大战之后,联邦已经十来年没打过仗了。之前靠连年高强度作战撑起来的军队素质正在被时间所腐蚀,事实上,联邦内部也有大量有识之士看到了这一现状,并且提出了进行军改的诉求。但是任何改革最大的难点,从来不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