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试飞准备(2 / 2)

“妈的,你怎么比我爸都迷信。”

转过天去,廖勇终于久违地从文书工作和日常训练里抽出空来。

说实话,他确实对雨燕有些好奇。这段时间娜塔莉亚一直在负责雨燕的测试工作,两人私底下聊天的时候,娜塔莉亚就对雨燕的评价很高。

对自己的女朋友,廖勇是很了解的。娜塔莉亚对一架战斗机评价高,那这玩意必然不会差到哪去。而且,在仔细研究了格拉克斯方面提供的技术文件之后,廖勇也对雨燕的看法有了改观。

在廖勇这里,圣剑和雨燕是两种极端方向。圣剑是平台设计相对保守,子系统技术相对激进,雨燕则是平台设计激进,子系统技术相对保守。

千万注意,这个保守和激进是相对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圣剑的三翼面可变前掠翼+全动垂尾平尾+全动鸭翼,和别的战斗机比已经激进到激进派都认为太激进了。但是雨燕的机翼通过凝胶状金属蒙皮技术,不仅使得战斗机在飞行中可以改变机翼面积,机翼本身更是可以向上或者向下弯折,由此获得和一般布局截然不同的气动效果。和这个比,圣剑的设计确实保守了一些。

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两家公司之间的差异。格拉克斯毕竟比寰宇科工早建立了近一百年,就算在圣剑项目上被寰宇科工比下去了,但是在平台设计上的技术储备,格拉克斯依旧可以说是笑傲整个联邦。但是,在子系统上,他们也是确实不如更年轻,更有活力的寰宇科工的。

这一点,从第四代机载冷核聚变反应堆,机载量子雷达,战斗机发动机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

当然,这倒不是说必须要所有方向都得足够先进才行。事实上,军事装备最大的要求始终是可靠性,其次才是技术的先进性。具体到战斗机设计的层面上而言,如果用一个设计上激进的平台承载过于先进的装备,那这种设计就多少有点堵上总工程师的职业生涯了。

简单交接之后,廖勇换好作战服,沿着登机梯爬进了机舱。

“我知道阁下有一个性能强大的人工智能飞行助手。”在进入驾驶舱之后,加鲁特开口了,“可惜雨燕是单座机,没有后排座椅安放能承载高性能人工智能。”

“没关系,我会注意的。”廖勇点了点头,开始照着手册进行起飞前的自检工作。

“这次需要阁下测试的科目我已经发给阁下了,您看看有什么疑问吗?”一名工作人员的声音在廖勇耳边响起。

“好的,我看看。”廖勇点了点头,暂时停下了手里的工作。

加鲁特没怎么为难他,今天只需要他飞两个项目,一个相对比较简单,是临界高度飞行性能验证科目,这一项在他完成在卡门线上下的空战击杀之后,目前为止就只有他一个人能飞这个项目,而另一个就没那么容易了。

“极限机动测试?”廖勇有点懵,“这项目就只有这个名字?没有内容?”

“是的,我们看过了阁下驾驶圣剑时展示的各种极限机动。”工作人员点了点头,“经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以我们的想法,恐怕是比不上阁下这种顶级飞行员的,因此,这个项目的内容其实就是让阁下自由发挥,尽可能对这架战斗机的飞行能力极限进行探索。”

“好嘛,合着这是一道开放式大题呗?”廖勇叹了口气,“我知道了,各位瞧好吧,不过,贵公司没有给新的战斗机开发专用的系统吗?我看这系统怎么和流星的系统没什么差别?”

“因为时间不够。”加鲁特的回答很光棍,“寰宇科工向我公司授权射频飞控相关技术的时候,我司当时已经完成了基于传统电传飞控的飞行系统开发,而射频飞控系统确实对飞行性能的提升非常明显,权衡之下,我们只能基于流星系列战斗机的机载控制系统,改进出一套适配射频飞控的机载系统,并且同期进行专用系统对射频飞控系统的适应,然后就遇上这次叛乱,我们只能把这个状态的流星先带来了。”

“还行……”廖勇没想到还有这一茬,“好,我这里自检完成了,塔台,这里是测试用雨燕二号机驾驶员独行侠,申请进入滑行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