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阳谋(2 / 2)

附议?那等于坐视严党借机大肆搜刮,荼毒地方,自己良心不安,更可能被日后算账。

他深吸一口气,放下汤匙,脸上迅速堆起恭敬与赞同:“陛下,严阁老举荐老成持重,思虑深远。鄢懋卿大人素有干才,精明强干。当此国库空虚、边饷抚恤急需之时,委派得力干员总理盐铁税务,开源节流,确为老成谋国之上策。臣以为,严阁老此议,不失为解燃眉之急的良策。”

他先把高帽子给严嵩和鄢懋卿戴上,肯定其“老成谋国”的姿态和“急需用钱”的现实需求,表态支持。

这是政治正确,嘉靖也挑不出错。

但紧接着,陈恪眉头微蹙,面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迟疑,欲言又止。

这点细微变化自然瞒不过嘉靖帝锐利的眼睛。

“嗯?”嘉靖帝鼻腔里发出一声轻哼,目光落在陈恪脸上,带着一丝洞悉的玩味,“陈卿似乎……还有未尽之言?有话不妨直说,此刻只有你我君臣,但说无妨。”

陈恪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微微躬身,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丝“为君分忧、为阁老考虑”的诚恳:

“陛下圣明。臣只是思及,盐铁税务干系重大,所涉银钱动辄百万,数额惊人。鄢大人此行,责任如山。为保万全,也为了……也为了严阁老举荐得人之清名不受半分玷污,臣斗胆建议,陛下可另遣数名绝对心腹可信之人,随鄢大人同行。”

他顿了顿,观察着嘉靖的神色,见其眼神微动,才继续道:“此人不必干涉鄢大人行事,甚至无需露面!

只负责在暗处随行记录、护卫银两安全,确保沿途解送无虞。

如此一来,既可免除钱粮途中可能的安全隐患,彰显朝廷威严;二来,若鄢大人行事光明,账目清晰,则其功绩与严阁老识人之明,亦能昭昭于天下,无人可置喙。

若有宵小之辈胆敢构陷,有此心腹之人在侧,亦能随时为鄢大人和严阁老辩诬,保其清誉。”

陈恪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冠冕堂皇。

表面上是“护卫安全”、“保障阁老清名”,核心却是要在鄢懋卿这条恶犬脖子上,套上一个嘉靖帝的“眼睛”和“耳朵”。

他所说的“可信之人”,自然不是指普通的锦衣卫番子或户部官员——那些人极有可能被严党渗透或收买。

他所指,唯有陆炳手下那些神出鬼没、只忠于皇帝一人的缇骑死士!

就像保护他陈恪去密云的那种!这些人如同鬼魅,记录下的一切,将直达天听,成为嘉靖手中最致命的把柄。

陈恪这一招,是阳谋。

他料定嘉靖帝对严党同样充满猜忌,尤其是在杨顺事件之后。

派心腹监视,正合嘉靖心意!此举既能掌控鄢懋卿刮地皮的实情,防止严党过度中饱私囊,又能将严党的一举一动纳入掌控。

无论鄢懋卿刮上来多少银子,嘉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严党想私吞也没那么容易。

而一旦鄢懋卿做得太过,激起民变或者留下确凿的贪墨证据,那么这把刀随时可以调转刀口,砍向严党!

这是陈恪借嘉靖之手,在严党钱袋子里埋下的一颗致命钉子,更是一招看似维护实则阴狠的闲棋。

精舍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炭火偶尔的噼啪轻响。

烛光在嘉靖帝深不见底的眸子里跳跃,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既没有立刻点头赞许陈恪的“妙计”,也没有出言拒绝。

良久,嘉靖帝才缓缓开口,声音恢复了那份平淡超然,仿佛刚才的对话只是随口闲谈:

“唔……陈卿虑事周详,倒也有几分道理。此事……朕知道了。”他不再看陈恪,重新拿起玉箸,夹起一片薄如蝉翼的玉兰片,“用膳吧,菜要凉了。”

这便是帝王心术的答案——不置可否,留待后观。

陈恪心中一凛,知道这个话题到此为止了。

他立刻收束心神,恭敬应道:“是,谢陛下。”随即也重新拿起汤匙,目光低垂,看着碗中那半颗晶莹翠绿的白菜心。

只是这一次,那曾惊艳了他的清甜滋味,似乎也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他小口地吃着,动作依旧恭谨,心思却已飞远。

偏殿内,烛火摇曳,沉水香依旧袅袅。

君臣二人相对无言,默默用着这顿价值千金的“素斋”。

空气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更弥漫着无声的算计与深沉的帝王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