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可有良策解之(下)(1 / 2)

嘉靖的问策声在丹房内回荡,陈恪深吸一口气,暗道:\"来了!\"

他双手交叠于身前,绯色官袍的袖口在烛光下泛着暗红光泽,声音沉稳如钟:\"臣有三策。\"

\"下策小改小治。\"陈恪的指尖在袖中微微收紧,\"修补库房漏洞,加强巡查,此策治标不治本。\"

嘉靖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挑了挑,手中雷击木念珠转动的速度加快了一分。

\"中策将王恭厂迁往别处。\"陈恪继续道,目光低垂避开嘉靖的审视,\"仍以原样运行,则仍然漏洞百出,效益极低,但好在风平浪静。\"

嘉靖手中的蒲扇突然停住,眼中精光一闪。

陈恪知道皇帝正在心中盘算——迁厂能避开万寿宫,又不触动各方利益,确实是个稳妥选择。

他恰到好处地收住话头,丹房内陷入短暂的寂静。

丹炉中炭火\"噼啪\"爆响,在寂静的精舍内格外刺耳。

嘉靖的目光如刀,刮过陈恪低垂的面容。

他太清楚这个年轻人的把戏,先抛出两个不尽人意的方案,无非是要凸显那未出口的\"上策\"。

\"陈卿何必卖关子?\"嘉靖突然嗤笑一声,道袍袖口扫过榻几,\"在朕面前也玩这种小把戏?\"

陈恪立刻跪伏在地,额头紧贴冰凉的金砖:\"臣不敢!\"他的声音恰到好处地带着一丝惶恐,\"上策则是...臣斗胆请圣上恩准,以臣总理成立火药局,专司火药制造!\"

\"噢?\"嘉靖的声音陡然提高,手中念珠停转。

这个反应在陈恪预料之中——既非断然拒绝,也非欣然接受,而是带着探究的疑问。

陈恪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他微微抬头,目光坚定:\"臣在东南时,曾与红毛人打交道,深知海外夷人以火器之利横扫大海。\"他的声音渐渐激昂,\"太祖虽立下不征之国,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嘉靖的头微微偏向一侧,这个动作陈恪太熟悉了——表示兴趣缺缺。

皇帝修道多年,对海外之事早已不甚关心。

陈恪话锋一转:\"由臣总理,另有三大利好。\"他竖起三根手指,每说一点便屈下一指,\"其一,京城寸土寸金,原址王恭厂可拆,另作民居或酒楼等产业,以昭圣上爱民之心!\"

嘉靖的指尖在榻几上轻轻一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陈恪知道说中了要害——这位\"道士皇帝\"最爱面子,又贪财如命。

\"其二,\"陈恪的声音更加热切,\"臣将改进火药生产流程,使其威力更甚,成本骤减。九边战事顺利,更显圣上威震九州!\"

嘉靖的身体微微前倾,道袍下摆扫过榻面,作为修道之人,他太清楚火药配比的重要性——若真能改进,倒是一桩美事。

陈恪看在眼里,知道火候已到,抛出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