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驻守太原的名将王禀,早就都意识到太原对大宋两京的重要性。】
【一旦太原失守,金军铁骑将很快沿着汾河谷地,向南控制潼关。】
【潼关是秦汉唐时期保卫长安以及关中平原的天险。】
【但如果金军将这里控制,这个天险的作用就反过来了。】
【它会把宋朝最精锐的西北军堵在关中地区,无法支援东京开封城。】
【因为西北产马,同时又是与西夏长期对峙的前线,西北军几乎是当时宋朝唯一能打的部队了。】
……
伴随着旁白字幕。
玄幕中出现了一张巨大无比的古代军事地图。
而在这张地图上面。
清晰标注出了几个关键的地点。
大唐时空位面。
李世民看着玄幕中的地图,微微颌首。
后世宋朝这个名为王禀的将领,战略眼光很不错。
此人的判断很准确。
对于宋朝而言,太原的位置的确很重要。
甚至可以说不容有失。
可这就更奇怪了。
战略上这么重要的位置。
宋朝朝廷为何没有派军支援王禀,反而是坐视其孤军奋战,最后导致太原陷落呢?
李世民心中颇为不解。
【王禀数次向赵桓上书阐明太原的重要性。】
【但是,按照上次东京城解围时许下的承诺,赵桓早就决定将包括太原在内的三镇割让给金国,以求和平。】
【王禀的奏疏,也被朝中的主和派污蔑为妄图自保封地,违背圣上意见的大逆之言。】
“一群混账东西!”
大宋时空位面。
赵匡胤看得怒气冲天。
他也曾是军中大将,对军事熟悉无比。
如何不知道太原的重要性?
赵恒这个混账玩意,居然要将其割让给金国。
简直是糊涂至极!
还有那群什么主和派。
也是一群祸国殃民之徒!
不仅是赵匡胤感到愤怒无比。
在殿中,赵光义也气坏了。
自己的后裔里面,怎么会有这种废物玩意?
【最终,王禀和守城官兵在皇帝都在劝其投降的情况下,苦苦支撑了八个月。】
【官兵战死,王禀与儿子投河自尽。】
【北宋为数不多的愿意打仗且能打仗的战将,又折损一员。】
“好一位忠臣良将,真是可惜了。”
历代众多古人为王禀感到遗憾无比。
太原失守,非战之罪。
这样的良将,却遇上了喜欢自掘坟墓的昏庸之主。
实在是一种不幸。
【太原城破,金军果然如王禀所料直扑洛阳,然后分兵封锁潼关。】
【11天的时间,就把刚刚动身回援的西北军堵在潼关以西,断绝了其向东勤王的道路。】
【同时,金军的西路主力部队在攻陷太原和洛阳后,也杀到汴京城下,与中路的完颜宗望部形成合围之势。】
【15万大军把东京汴梁彻底围死,宋朝首都成为一座孤城。】
【战况急转之下,赵桓开始后悔自己割让山西,放弃太原等地的轻率决定。】
【恐惧让他无法掌控现在这个局面,毕竟他才1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