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科举扩招,稀释门阀?朱元璋:所以他们冗官了(2 / 2)

不求完美,只求尽善。

【而为什么宋代没有接着出现门阀政治呢?】

【难道是大地主在宋代死绝了吗?】

【除了开始遮盖考生姓名外,宋代科举最重要的改变,是科举的范围扩大到了全体庶族地主。】

【什么意思呢?】

【打个比方,如果每年只招生1万,那毫无疑问,这1万人百分百都是尖子生。】

【但如果招生扩大为100万,是不是你我这样的学渣,都能有机会了呢?】

【所以,它就是靠扩大招生范围以及相对公平的考试模式,稀释了大地主在科举中的比重。】

弹幕飞出——

【这就相当于是科举扩招嘛。】

【没错,如果名额少,肯定都被大地主们抢完,但名额多,大地主们就那么一点人,不可能把名额都占完。】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眼露思索之色。

这一情况,他在史书中也读到过。

增加科举的中举名额,的确有利于让官员的来源更加广泛。

让普通百姓家庭能拥有更多机会。

但是,此法有利也有弊。

扩大中举的人数,也就意味着朝廷要提供更多的官位出来。

会让国家的官员人员激增。

宋朝的冗官问题。

就跟科举名额增加有很大关系。

【当然。】

【这点能实现,除了知识传播速度提高外,还离不开宋朝对佃农群体的承认。】

【在宋代以前,没有土地的流民给地主打工,他们不被官府承认,也就成了隐户。】

【久而久之,流民创造的财富,就成了官府流失的税基,而大地主得到这些钱财后,就有实力抗衡官府。】

【但是,宋朝鼓励他们进城务工,允许他们参加科举。】

【就使得他们有一定话语权,不会像过去一样依附地主。】

【就比如北宋大臣王禹,科举上岸前,家里就是给人磨面的。】

大汉时空位面。

刘彻微微颌首。

流民一旦摆脱了土地束缚,能够拥有脱离土地独立谋生的机会。

自然就不会选择去大地主家当隐户。

并且这一现象,等到工业革命开启。

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会更加明显。

因为百姓可以更大程度摆脱对土地的依赖。

【同样,科举范围面向全社会,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扭转全社会的重武之风。】

【因为在古代,除了靠拼爹的门荫能当官,基本就剩下军功授爵和科举。】

【现在宋朝增加科举人数,提高了仕人待遇,战场玩命和家里蹲备考,很显然精英们会选择后者。】

历代众多古人点头赞同。

自古以来,人都是趋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

何止是精英们会选择读书科举这条路。

就算是平庸之辈。

只怕也会先试一试科举。

管他有枣没枣,先打一棒子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