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至此。
他不由想起几年前的那场特大台风。
死的人比牲畜还多,简直堪称天灾!
当时的康熙正踌躇满志准备收复台湾。
可没想到这一年六月,松江府及其附近一带刮起了巨大台风、下起了倾盆暴雨。
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台风的恐怖,但当地官员传来的急报,却让能让他记上一辈子:
“六月初一大风潮,暴雨如注,二更余忽海啸,潮挟风威,冲入沿海数百里。”
“嘉定、崇明、吴淞、川沙和柘林八九团等处,漂没海塘数千丈,淹死十万余人!”
如此骇人的台风海啸。
后世居然只用一枚小小的导弹,便轻易穿过了?
并且这还不是主要目的,用导弹接收台风内部信息才是关键。
“好奇心如此之重,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呢?”
康熙皱起眉头,百思不得其解的感觉。
实在让人难受。
而且。
“你一个钦天监,还拿着这种强悍武器,不是暴殄天物吗?”
他唉声叹气道。
看来后世武器储备,非常丰富啊!
……
【其实要真说起来,华夏近代的研究,相比于国际,起步确实晚了不少时间。】
【竺可桢前辈,建立起了华夏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咱们才有了自己的天气预报。】
【而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大家都知道,华夏的农业生产,规模极其惊人。】
【所以咱们对天气、气象的研究需求,变得越来越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人工降雨、降雪、除雾,还有人工防冰雹,这些都是现代气象领域的基本操作。】
【古时候求雨,可能是靠做法,靠着诸葛丞相,去和老天爷说好话,借东风一用。】
【而现代的科学求雨,则是用火力去和老天爷讲道理。】
【所以说为什么,华夏气象局藏着这么多好东西,如今的县级行政区,大概有2800多个。】
【也就是说,县级气象局接近3000,每个局配备两门高射炮,两套火箭弹发射器。】
【总量差不多一共是7000门高射炮、8000具火箭弹发射器,很合理吧?】
【所以,最低调的武装力量,就是这么来的。】
三国时空位面。
诸葛亮看得一愣一愣的。
第一反应就是,我不是,我没有啊!
“后世人说我料事如神也就算了,怎么现在还能和老天爷借起东风来了?”
他轻摇羽扇,表情颇为无奈。
“我哪有这么大能耐啊?”
诸葛亮当年也只是借助神坛,假装做法借东风罢了。
其实他只是通过判断冬至后,阳气生长的规律,知道了东南风来临的可能性而已。
借东风实则是为了震慑敌人,彰显位格的手段。
“所以,什么都略懂一些,才能在遇到麻烦时不至于捉襟见肘啊!”
诸葛亮苦笑摇头。
“不过,那高射炮又如何能与老天爷讲道理呢?”
他有些疑惑道:“而且后世推崇科学之道,怎会相信这些东西?”
由于视频还未出现相关画面,导致他看到云里雾里的。
“难道,是要用这火箭弹的恐怖破坏力,打穿天空,好让雨水漏下来?”
诸葛亮眼睛一亮。
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
于是立马打起了精神。
想要仔细看看这神仙一般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