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着急,公主府问罪(2 / 2)

“啪啪啪!!”

魏叔玉的巴掌声,惊动打斗中的两人。

他们连忙过来行礼:

“黑齿见过老师。”

“务挺见过老师。”

李承乾指着黑齿常之,“咦?妹夫,他…他牙齿为啥是黑色的?”

“他是百济人,甚慕大唐文化,愿意为大唐效力。”

李承乾又指向程务挺,“那他呢?”

“程名振程老将军之子,特意让他来长安进学。”

“哦?原来是程老将军之子,不错!”

李承乾朝冯叔俭招招手,“去与他俩比划一番,别伤着他们。”

魏叔玉不忍冯叔俭出糗,叮嘱了一句,“冯将军,小心点哦,别阴沟里翻船。”

很快。

冯叔俭便明白魏叔玉的意思,两人的力量太大了,简直像天生神力一般。

两人中黑齿常之是天生神力,至于程务挺嘛,他力气大主要是靠药浴。

说起程务挺,很多人或许不了解他。

历史上莫看大唐打败东西突厥,但他们骨子里一直不服气。

尤其是李世民、李靖等人去世后,突厥时不时就反叛一下。

程务挺对突厥作战最多,杀得突厥人看见他就害怕。只可惜如此狠人,最终死在娘们之手。

“姑父,他们好厉害啊,竟然能与冯将军打得有来有回。”

“马马虎虎吧,还得好好调教一番。”

李象昂起脑袋,“姑父,阿象在学堂能习武吗?”

魏叔玉打量他一番,“习武很辛苦,象儿你能坚持得了吗?”

李象重重点下头,“阿象想试试。”

“那就试试吧,就当锻炼身体。”

魏叔玉压根没想到,他扇动的蝴蝶翅膀,几十年后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

时间一晃又过去一个月,学堂主体建筑终于落成。

开学前一日,魏叔玉特意将首批聘任的先生们,召集起来开会。

长安学堂的先生来源复杂,有高价从国子监“挖”来不得志的经学博士,有精通算术的账房老先生。

有退役的老吏熟知律法流程,甚至还有几位对农学、工巧颇有研究的老者,可谓五花八门。

先生们彼此打量着,气氛有些微妙。传统的儒学士子,对这些“杂学”先生隐隐有些轻视。

魏叔玉将一切看在眼里,目光扫过众人:

“诸位先生,今日召集大家,只为一事:统一思想。”

他顿了顿,声音沉稳而有力:

“我知道在座诸位所学不同,甚至理念或有差异。

但既然入了这长安学堂,便要守我魏叔玉,守这学堂的规矩!”

“第一,学堂之内,无分学问高下,唯有教学尽心。

经学是根基,算术是工具,格物是认知世界之法,律法是行事准则,农桑工巧是民生根本。

缺一不可!任何人,不得以自己所授之学为尊,轻视他人所授之学!”

“第二,教学之法,需变通。我不要学生死记硬背,我要他们理解、思考、质疑、应用。

经义要讲明道理,算术要联系实际,格物要多做实验。

谁能用最生动、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谁便是好先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魏叔玉目光锐利起来,“学生品行为先。我要你们教导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责任心、同理心、公正心。

我要他们将来即便身居高位,亦能记得百姓疾苦,能用自身所学去切实地改善民生。

而不是成为只会空谈、甚至欺压百姓的禄蠹!”

“若有谁做不到这三点,现在便可离开。本驸马奉上双倍束修,绝不为难。

若留下,便需谨记于心,违者,莫怪我魏叔玉不讲情面!”

魏叔玉的话掷地有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先生们面面相觑。一些老学究本想反驳,但想到他背后的皇帝和公主,以及那丰厚的薪酬,终究把话咽了回去。

算术老先生和退役老吏们则眼中放光,他们从未想过,他们竟能被提到与经学同等重要的位置。

“愿听驸马教诲!”众人最终齐声应道。

魏叔玉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好!那便预祝明日开学顺利,我与诸位先生,共为大唐培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