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钟声未停,战鼓已响(1 / 2)

钟声未停,战鼓已响。

我坐在“根系计划”临时指挥中心的最深处,窗外雨势未歇,玻璃上倒映着墙上那幅手绘的战略图——三条红线从中央辐射而出,像一把张开的弓,箭已在弦。

宋决战策略师站在我对面,手指轻点桌面,声音低沉却清晰:“‘钟声行动’必须三线并进,缺一不可。法律、文化、传播,三轴同步,才能撕开他们的防护网。”

他目光如刀,划过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我们不能再被动防守。他们用‘钟摆计划’监控思想,用行政手段抹除异声,甚至试图把文化变成可计算、可控制的数据流。现在,轮到我们出手了。”

我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上的硬盘——那里面,是唐情报专家拼了半条命才挖出的原始日志,记录着“钟摆系统”对数百个民间文化项目的非法标记、屏蔽与篡改。

每一个被删除的词条背后,都是一个被强行静音的声音。

“法律轴,”宋决战继续道,“由你亲自向国家监察委员会递交材料,附上所有证据链。这不是举报,是申请专项调查。我们必须让这件事脱离地方管辖,上升到国家监督层面。只要立案,周鸿涛就再也不能以‘行政指导’为名掩盖罪行。”

我闭了闭眼。

这一步,等于把头伸进虎口。

一旦失败,我将被反咬至死。

但若不走这一步,那些被删改的记忆、被压制的声音,永远没有昭雪之日。

“我来。”我说。

严舆论宣传官立刻接话:“传播轴交给我。我已经联系了五家国际媒体,准备发布多语种纪录片《钟声之下》。主角是你,是肖潇然,是那个在窑洞里教孩子打快板的老艺人,是码头上唱渔歌的渔民。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在中国的最深处,有一群人,正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不被算法承认的文化火种。”

她眼神锋利,“他们会说我们煽情?那就煽给他们看。情感不是弱点,是武器。当理性被权力扭曲,唯有共情能唤醒良知。”

我看着她,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她在一场直播中被网暴到几乎崩溃。

如今,她却站在这里,像一把出鞘的刀。

“好。”我点头,“片子今晚剪完,明早全球上线。”

最后,是文化轴。

何文化融合学者轻轻推了推眼镜,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我已经联络了十省的民间文化团体——陕北的说书人、湘西的傩戏班、云南的彝族毕摩、东北的二人转老艺人……他们愿意参与‘百钟共鸣’活动。”

“百钟共鸣?”有人问。

“对。”她微笑,“我们不争论,不辩解。我们只做一件事——在同一时刻,让全国各地的传统钟声、鼓声、锣声、号角声同时响起,通过直播汇成一场跨越山河的交响。他们想封锁叙事?我们就用声音填满空间。”

会议室一片寂静。

然后,魏联盟战斗指挥官猛地一拍桌子:“干!他们玩阴的,我们就玩大的!”

我望着众人,忽然觉得胸口滚烫。

这才是“根系计划”的意义——不是对抗,而是重建;不是仇恨,而是唤醒。

就在这时,张分析师匆匆推门进来,脸色凝重:“林哥,我按你说的,向‘钟摆’系统反向注入了那条虚假信息——说我们三天后要召开闭门会议,讨论‘向境外移交文化数据库’。”

我眼神一凛:“他上钩了吗?”

“上了。”张分析师嘴角扬起一丝冷笑,“周鸿涛凌晨两点签发‘紧急接管令’,调动李维汉的跨国技术团队,准备强行接管我们的服务器。两名黑客已经潜入园区,被魏队的人当场抓获,设备里搜出了他的亲笔签字。”

魏指挥官冷哼:“还带了加密u盘,里面全是境外ip跳转记录。这已经不是内部争议了,是勾结外资,涉嫌危害国家文化安全。”

我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

雨还在下。

但我知道,这场雨,正在洗刷某些东西。

他们以为文件是可以被编码、被删除的文件。

他们以为人民的声音,是可以被防火墙隔绝的数据流。

他们忘了,钟声一旦响起,就不会因权力而静默。

我拿起手机,拨通唐的号码:“查沈砚舟最近的通讯记录,尤其是和李维汉的。我要知道,这个‘代际审查集团’,到底织了多大的网。”

挂断后,我转身,声音沉稳:“明天,‘钟声行动’正式启动。法律轴递案,文化轴发声,传播轴出海。我们要让所有人知道——”

“文化不属于庙堂,不属于系统,不属于任何一个自以为能定义传统的‘专家’。”

“它属于雨里赶路的外卖员,属于深夜读书的老人,属于在田埂上哼小调的孩子。”

“它属于,每一个不肯闭嘴的喉咙。”

众人起身,敬礼般点头。

我望向漆黑的夜空,仿佛听见远方某座古寺的钟,正悠悠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