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地不是你们的筹码(1 / 2)

夜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握着手机站在图书馆外的路灯下,指尖发冷。

志愿者领袖刘姐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林致远!试点村五位老人刚刚集体申请退出‘时间银行’!他们说……有人打电话告诉他们,你要拿走他们的地!”

要拿走他们的地?

荒谬得近乎可笑。

可我知道,这根本不是一句简单的谣言。

这是精准的刀,插在最脆弱的地方——老人对土地的执念,是根深蒂固的生存底线。

谁动了这个,谁就等于动了他们的命。

我立刻拨通刘姐电话:“现在就去村里,把五位老人接到派出所。不是调解,是报案——遭遇公益诈骗恐吓。”

“你确定?”她的声音迟疑。

“我从没这么确定过。”我盯着通话记录,五通电话,时间间隔精准,语气统一,带着一种刻意的恐慌诱导。

“这不是普通骚扰,是系统性破坏。而且……”我顿了顿,“每一通电话,都在赵评估员查看那批家庭关系图谱后的37分钟整。”

巧合?

不可能。

这是试探,更是陷阱。

他们想让我和监督者对立,想让整个“根系计划”陷入信任崩塌的旋涡。

二十分钟后,刘姐带着老人抵达派出所。

老人们满脸惶恐,攥着手里的申请表不肯松手。

“我们不贪那点积分,但我们不能没地啊!”一位老人声音颤抖,“电话里说,你林致远要拿我们名下的地去换项目资金,国家都批了,我们连告都没处告……”

我心头一紧。

这不是恐吓,是构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阴谋叙事——把我塑造成掠夺者,把公益变成掠夺工具。

而源头,正是那批被非法调阅的数据。

“警察同志,”我上前一步,声音沉稳,“我们正式报案。五位村民连续接到匿名恐吓电话,内容涉及虚构的‘土地征收’,意图破坏公益项目运行,涉嫌扰乱社会秩序与数据滥用。”

警方迅速立案,调取了老人手机中的通话录音。

我立刻联系张分析师:“录音马上发你,重点查声纹和设备源。”

张哥没多问,只回了一个字:“好。”

等待的十分钟,像十年那么长。

直到他的消息跳出来:“声纹比对完成。声音经过ai变声处理,底层音色无法识别。但呼吸频率、停顿节奏,与破坏者胡某两年前在拆迁现场的录音匹配度达91.7%。极大概率是同一人。”

破坏者胡某——陈世昌手下最得力的打手,曾因暴力拆迁被判刑,半年前刚出狱。

我的心猛地一沉。

“还有,”张哥继续发来信息,“五通电话均来自同一台改装机,imei被多次篡改,但基站定位显示,设备长期滞留在陈世昌被查封的办公楼三楼东侧,信号从未离开过那片区域。”

死灰复燃。

他们没走。

他们在等这一刻——等我们内部生疑,等监督者被污名化,等信任断裂。

而“钟摆”,正借这具残躯,悄然推动b计划。

我立刻召集项目组,同时让孙专家紧急上线新功能:“把五位老人近两年的服务记录,全部可视化,做成‘家庭服务热力图’,三小时内上线。”

“你要直播?”孙专家问。

“对。”我说,“这一次,不解释,只展示。让数据自己说话。”

当晚十点,我站在试点村村委会的院子里,手机支架架起,直播间标题简洁有力:“他们的地,没被拿走。”

镜头前,我调出系统界面。

屏幕上,五位老人的名字依次点亮,背后是密密麻麻的服务记录——

剪纸教学87小时,兑换孙辈助学金两次;

日间照护独居老人142小时,换取白内障手术全额补贴;

协助村童阅读计划63小时,积分刚预约了清明返乡车票;

“他们用时间和善意,换来了尊严和希望。”我声音低沉却坚定,“他们的地,还在,一分没少。但有人,想拿走他们的信任,拿走这个系统最宝贵的东西——人心。”

弹幕瞬间炸开。

“天啊,这些老人做了这么多……”

“谁这么恶毒?连老人都骗!”

“时间币是我们的命根子”——这条评论被百万观众顶上热搜第一。

直播结束时,观看人次突破三百五十万。

第二天清晨,村委会外已站满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