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风起之前,先埋火种(1 / 2)

我盯着那条短信,很久没有动。

“x知道你在查他。小心你身边的人。”

字数不多,却像一根冰冷的针,顺着神经扎进心底。

窗外城市的灯光还在流动,车流声低沉地嗡嗡作响,可书房里却安静得能听见自己呼吸的节奏。

我没有报警,也没有试图追踪号码——那样只会打草惊蛇。

x既然能精准地传递警告,说明他已经盯着我很久了,甚至,可能就藏在那些我以为可信的人中间。

我缓缓合上手机,把它锁进了书桌最底层的抽屉。

咔哒一声,像是切断了某种无形的连接。

然后,我从柜子深处取出一本旧笔记本。

封皮已经发皱,边角卷起,上面用油性笔潦草地写着“城市记事”四个字。

这是我送外卖那几年随身带着的本子,每一页都记着路上看到的事:哪个巷口的老人每天五点就出来捡瓶子,哪家早餐摊的夫妻凌晨三点还在揉面,还有那个总在桥洞下看书的少年……

一页页翻过去,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面,发出沙沙的轻响。

这些画面早已被城市遗忘,可它们曾经真实地支撑过我的信念——这世上最动人的力量,从不来自高楼大厦里的决策室,而是藏在凌晨路灯下的影子里。

我忽然笑了。

x怕的从来不是我掌握了什么证据,也不是我拉起了一个联盟。

他真正害怕的,是我还能不能让普通人重新开口说话。

我抽出一张草稿纸,提笔写下一句话:

“真正的联盟,不在会议室,而在街头巷尾。”

笔尖顿了顿,我又补了一句:“当沉默的人开始讲述,权力的根基就会动摇。”

第二天,我联系了社区图书馆。

“我想办个摄影展。”我对肖潇然说。

她抬眼看着我,目光温和却带着一丝探究。“主题是什么?”

“普通人的一天。”

她没多问,只是轻轻点头。

这些年,她习惯了我不做太多解释,也习惯了我用行动代替言语。

我们曾一起整理过图书馆角落积满灰尘的绘本,也曾在暴雨夜为流浪猫搭过临时窝棚。

她知道,我做的每件事背后,都有它的意义。

布展那天,她默默帮我把照片一张张挂上墙。

没有华丽的装裱,全是当年用老式手机拍下的原图打印——环卫工弯腰清扫落叶的背影、早餐摊主被热气熏红的脸、残障儿童拄着拐杖走在上学路上的侧影……还有一张,是我蹲在马路牙子上吃盒饭时,对面坐着一位白发老人,正低头数着口袋里的零钱。

有人驻足,有人拍照,有人低声议论。

本地记者闻讯赶来,镜头对准我:“林先生,这些照片很感人,但它们和你现在推动的联盟改革有什么关系?”

我站在展厅中央,看着墙上那一张张平凡却有力的脸,平静地说:

“我们保护的不是项目,而是这些人说话的权利。”

话音落下,现场安静了几秒。

随后,快门声密集响起。

当晚,报道上了地方新闻头条。

社交媒体开始转发,“#普通人的一天#”悄然登上热搜。

有人留言:“原来我们每天擦肩而过的人,藏着这么多故事。”也有人说:“这才是真实的城市,不是广告牌上的那种。”

与此同时,许顾问按照我的授意,发布了资金管理新规:所有非紧急项目的预付款暂停审批,实行“双轨复核+公众公示”机制。

公告一出,内部立刻炸开了锅。

“效率直接减半!”有人抱怨。

“现在连买几箱打印纸都要等三天?”

但没人知道,谢明远早已在系统底层埋入监控逻辑——任何试图绕过流程的资金申请,都会被自动标记,并触发加密警报推送至我和他的终端。

这不只是财务收紧,更是一道隐形的筛子。

我要看看,谁会在压力下暴露真面目。

深夜,我再次坐在书桌前。

朱主管发来新消息:【307房间仍未登记新密码,物业确认未收到授权文件。】

我盯着这行字,缓缓靠向椅背。

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了,而我,也终于把棋子布到了他们看不见的地方。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杨心理专家发来的日程提醒:

【原定会议室下周检修,暂调至b区多功能厅。】

我没回复,只是轻轻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