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花田时(续十六)(2 / 2)

傍晚的时候,监测站收到了封新邮件——是新西兰的社区发来的,附了张银蕨的照片,叶子上的银纹像月光铺的路。邮件里说,孩子们采了银蕨的孢子,想让它们来花田,和苔藓、柳叶一起“听星星说话”。

“新西兰在南半球呢!”阿杰捧着地图叫,“那我们的光带,要绕地球半圈啦!”

夜色降临时,花田的光又亮了些。南极苔藓的银光、北极柳的蓝光、太空风信子的紫光,在田埂上空缠成了条彩色的光带,像给地球系了条会发光的围巾。朵朵抱着手册坐在光带底下,突然发现手册上的所有线都活了——南极的银线、荷兰的紫线、新疆的黄线、北极的蓝线,正顺着光带慢慢转,最后都绕着花田的中心打了个结,结上的光,刚好和北极星、太空站的光点连成了线。

苏晴蹲在朵朵旁边,指尖碰了碰北极柳的芽尖,能感觉到细微的震颤,和太空站风信子的频率、新西兰邮件里银蕨的照片信号,竟一模一样。风里的沙沙声又多了种调子,像银蕨叶子摩擦的轻响,混着北极的冰脆、南极的苔藓香,还有太空的微光。

她翻开新的日记页,刚写下“今天,花田的光带绕到了南半球”,就看见恒温箱里的北极柳芽尖,突然朝着新西兰的方向转了转——像是在和远方的银蕨打招呼。苏晴笑着添上一句:“而远方的朋友,已经在路上了。”

田埂边的向日葵,此刻正朝着南半球的方向轻轻晃,叶片上的暖光,顺着光带一直飘向星空。监测站的屏幕上,太空风信子的花瓣又开了些,冰裂纹里的银粉更亮了;南极发草的根须,已经缠上了北极柳的芽尖;手册上的光带,还在慢慢变长,像要把全世界的春天都连起来。

风里的声音还在继续,是北极的雪粒在说“我们到了”,是南极的苔藓在说“欢迎”,是太空的风信子在说“等你们”,还有远方银蕨的孢子在说“快啦”。花田的夜,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每一点光都是一个约定,每一阵风都是一句问候,而那些还没到来的故事,正顺着光带,在星空下慢慢赶来。